2011年12月31日
記得心跳500天嗎?
what are you doing new years eve?
看這youtube簡介, 女子說, 他與男子是一對dearest friend.
我在想, 漂亮的一男一女遇上, 但沒相愛, 就是這個樣子了.
新年快樂 :)
2011年12月17日
我們凍僵了!
上水的時候,我們三個都不斷顫抖,齊聲高呼:誰說十二月去玩水的!誰?站出來!
我們在海裡幾乎都凍僵了,還要逆流划了4-5小時。我很好奇,為何每次在不同時間、不同地方出發,最終都沒一次遇上順流?
在逆流裡划,感覺是划一步退半步,加上天色灰暗,大家沒說,但心知肚明,今次的重點大概是由欣賞風景轉到純消磨體力了。
我發現我真的不是那種遇上逆流/橫流還是很感恩上天賜我一次考驗的那種人,我只是不斷的划,開始有點恨浪太快,風太急,不進則退真是人生其中一件最殘忍的事實。有段時間,我還真覺得自己失了溫,體力轉弱,幸好跟我划雙人艇的家暉鼓勵我,太感謝了。
興幸是到了海下時,終於有順流了。我們放輕鬆,隨波逐流,此時天空還是煙霞滿佈,但這樣看霧曚曚的日落還是覺得很有味道。我不反對冬天戶外活動,只是冬天的大海於我是太冷太冷了。夏天見。
2011年12月12日
2011年12月9日
陳冠希準備跑馬拉松
早陣子看到nike facebook專頁登了陳冠希備戰馬拉松的youtube短片,不知怎的,心裡一直在意這事。當中有兩件事我認為有趣的,一)陳冠希這男子本身;二)nike這家公司。
我不知是不是有些人天生體力無邊,但我以一個跑了多年的跑者說句話,十公里無疑可以不練習,拍拍心口,深呼吸一口便捱過去,但半馬可不是鬧著玩的,陳冠希還打算2012年挑戰全馬,在過去半年認真受訓。
「開始跑的時候,我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但現在,我找到了繼續跑的原因。」陳冠希用英文這樣說,大概是這意思。
他在剛過去的上海十公里比賽,以44分鐘完成賽事,相當不錯的成績,我認為,如果沒有認真練習的話,要做到這個成績,是有點難度。
一方面不小心的讓全世界都知道他是一個極度荒淫的人,一方面不算高調的讓全世界都知道他在練習跑馬拉松。種種矛盾的特質:縱慾vs自律,任性vs克苦,怎樣,你認為怎樣?我不是想說,跑馬拉松的都不好色,男人都是好色的,但凡此種種是有它的矛盾特質吧?
在短片中,看著他清早五時多打著呵欠起床、熱身、拉筋,像小孩一樣,跟教練討價還價的談起訓練計劃,用半咸淡的廣東語,一時笑自己有點肥,一時笑自己跑得像個女子,有時又展玩出那副一臉滿不在乎的衰相。不知為何,我覺得這個男子很有趣,當然他的英俊面孔為他得了很多分,但他更吸引的,可能是一種頑皮、好勝、自我矛盾的魅力。
至於nike,夠膽用陳冠希為自己品牌宣傳,更是一件高手中的高手的事。試想想,換轉是手錶公司、護膚品、金行之類,早就要這個醜聞男子執包伏回家了,就正如那時老虎活士有婚外情醜聞,吉列也立時凍結他們之間的合約。
但nike不同,他是一家運動公司。運動呀,馬英九在選舉時,不就是天天晨早拉筋給傳媒拍個夠本?《阿甘正傳》裡的湯漢斯,在人生最絕望時,做什麼?連坐監的人也需要運動,就是所謂勞改。運動可以改變人生,無論以前發生什麼事都好,它都可以讓你看來積極、正面起來。
nike一向也喜歡選具個性、魅力行先的人做代言,至於那人的品行如何,似乎不是他們的考慮首要。今次他們起用陳冠希,感覺好像是想樹立一個模型,給個機會曾經犯錯的人吧,一個無論曾經看來多討厭的人,只要穿起跑鞋,認真起來,其實也可以取回一點分數。這是幫陳冠希,也是替他自己的品牌建立形象。我認為這策略是成功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xt_A5fhex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Q3MYI9vA4Q
我不知是不是有些人天生體力無邊,但我以一個跑了多年的跑者說句話,十公里無疑可以不練習,拍拍心口,深呼吸一口便捱過去,但半馬可不是鬧著玩的,陳冠希還打算2012年挑戰全馬,在過去半年認真受訓。
「開始跑的時候,我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但現在,我找到了繼續跑的原因。」陳冠希用英文這樣說,大概是這意思。
他在剛過去的上海十公里比賽,以44分鐘完成賽事,相當不錯的成績,我認為,如果沒有認真練習的話,要做到這個成績,是有點難度。
一方面不小心的讓全世界都知道他是一個極度荒淫的人,一方面不算高調的讓全世界都知道他在練習跑馬拉松。種種矛盾的特質:縱慾vs自律,任性vs克苦,怎樣,你認為怎樣?我不是想說,跑馬拉松的都不好色,男人都是好色的,但凡此種種是有它的矛盾特質吧?
在短片中,看著他清早五時多打著呵欠起床、熱身、拉筋,像小孩一樣,跟教練討價還價的談起訓練計劃,用半咸淡的廣東語,一時笑自己有點肥,一時笑自己跑得像個女子,有時又展玩出那副一臉滿不在乎的衰相。不知為何,我覺得這個男子很有趣,當然他的英俊面孔為他得了很多分,但他更吸引的,可能是一種頑皮、好勝、自我矛盾的魅力。
至於nike,夠膽用陳冠希為自己品牌宣傳,更是一件高手中的高手的事。試想想,換轉是手錶公司、護膚品、金行之類,早就要這個醜聞男子執包伏回家了,就正如那時老虎活士有婚外情醜聞,吉列也立時凍結他們之間的合約。
但nike不同,他是一家運動公司。運動呀,馬英九在選舉時,不就是天天晨早拉筋給傳媒拍個夠本?《阿甘正傳》裡的湯漢斯,在人生最絕望時,做什麼?連坐監的人也需要運動,就是所謂勞改。運動可以改變人生,無論以前發生什麼事都好,它都可以讓你看來積極、正面起來。
nike一向也喜歡選具個性、魅力行先的人做代言,至於那人的品行如何,似乎不是他們的考慮首要。今次他們起用陳冠希,感覺好像是想樹立一個模型,給個機會曾經犯錯的人吧,一個無論曾經看來多討厭的人,只要穿起跑鞋,認真起來,其實也可以取回一點分數。這是幫陳冠希,也是替他自己的品牌建立形象。我認為這策略是成功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xt_A5fhex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Q3MYI9vA4Q
2011年12月8日
靜靜的看
- 《大藍湖》:周俊偉和唐寧都是香港很有水準的演員。故事本身也很具誠意,是值得支持的本地製作。
- 《翻滾吧!阿信》:我沒看過《桃姐》,不知道劉德華在裡面有多好,不能比較誰較應奪金馬影帝。但今次的彭于晏絕對令人眼前一亮,在這之前我還以為他只懂得擺姿勢做靚仔醫生一類的角色,今次他演體操選手,將身型操得剛好,演技恰到好處。雖然還是落敗了,但他己成功展示了他的潛質,看完之後,真想說:翻滾吧,彭于晏!
- 《喜愛夜蒲》:我是否太無知了,到底現在的蒲場是不是跟歡場差不多呢?我一邊看,一邊奇怪,導演鏡頭下的蘭桂坊,怎麼跟夜總會差不多了?全部女人都是大胸無腦,男人呢,都是有錢但無品,愛情不是建基於金錢,便是肉慾關係。可不可以拍些較有血肉的東西來呢?如果要看這些,不如爽快看咸片算了。
2011年11月29日
很忙,仍在深夜...
- 《星空》:我已過了那年紀很久了,但我仍單純地喜歡這電影。大人那段離婚線寫得很薄弱,但小朋友那份感情寫得不錯的,特別是長大後在法國那段,究竟那是不是小杰呢?這個open結局寫得真好,不知道幾米的原著是否這樣寫的?還有那星空火車、漂亮森林、仰望星空的船,那缺了一片的地圖,通通是我喜歡的。:)
- 《翻叮我老婆》:除非你像我一樣喜歡陳坤,不用看,浪費時間。
- 《愛情戀上癮》:還可以。
- 新《倩女幽魂》:我知道這個演員做少年梅蘭芳做得很好,但我完全接受不到他做寧采臣。他沒有一種被妖精吸引的神態,沒有一種為愛甘於放棄生命的傻勁,沒有被妖精爭奪憐愛的魅力,又或者最重要的,他不是張國榮,寧采臣等於張國榮,這事太深入民心了,正如劉德華就是楊過一樣。我認為這不是一齣值得重拍的電影。
2011年11月22日
2011年11月12日
《那些年》 小說vs電影
- 電影版的的沈佳宜,書裡叫沈佳儀。我認為「宜」比「儀」適合,感覺可愛點,你認為呢?
- 書裡的柯騰,在追沈佳儀前,認真追了一個女孩很久,叫李小華。
- 書裡的沈佳儀,並沒有彎彎這個朋友。
- 書裡的柯騰,一直比沈佳儀矮3cm,就因為這高度上的差距,他不敢向沈佳儀表白。這正正解釋了電影裡一個我認為不太合理的部份,為何柯騰總是察覺不到沈佳儀對他的好感呢?看來不是太明顯嗎?原來,他自卑。
- 但除了高度之外,柯震東和陳妍希都是超合適的選角。
- 阿和在書裡的著墨較多,他是一個強頑的情敵,曾經因為追沈佳儀而變瘦,但最終並沒有如電影所說般跟沈佳儀拍過拖。
- 書裡,多年後,沈佳儀曾一次語帶隱晦的跟柯騰表白,但柯騰婉拒了,那時他已有固定的女友了。
- 書裡沒有吻新郎的情節。
- 這是我看的第一本九把刀小說,看完的時候,是滿足了一份期待,但並不感到驚喜。
- 他無疑是一個說故事的高手,但並不是我喜愛的那類風格強勁的小說家。大概也是因為他的文字太淺白了,淺白到一個我甚至不覺得是文字的程度,一邊看一邊看,那甚至不像閱讀,感覺文字被故事吞掉了。
- 忘記文字的感覺好自然,但作為文字的愛好者,又似乎覺得好像欠缺了什麼。你又認為呢?
2011年11月8日
再說王迪詩
轉自王迪詩的網站http://www.daisy-lancashire.blogspot.com/ 有這樣的文字:
「也許有人想問我不是律師卻在專欄裡扮律師,是否欺騙讀者?那大家也不妨想想,寫謀殺案是否一定要殺過人?難道金庸一定要識輕功才有資格寫神鵰俠侶?村上春樹也曾以「我」的第一身創作小說,難道他真要到過「海豚酒店」才可以寫《舞舞舞吧》?一個作家的責任,是要寫出他真心相信的東西,透過作品來表達他認為真實的信念,並且令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從作家的文字裡看到自己──真實的自己,這對我來說就是真實。 」
如果她不是談及金庸,或者村上春樹,我對以上文字也不會如此敏感。我發現以上的話絕對是個謬論,首先,最令我奇怪的,王迪詩怎麼忽然成了個小說家了?據我認識,除了一本我認為很一般的《孔雀男與榴槤女》是小說之外,她曾出版的,都是散文。現在自爆不是律師,散文忽然說成是小說,是怎的一回事了?
小說家當然可以天馬行空,可以將自己未經歷過的東西透過想像寫出來,不受到一句質疑。但這一切都只限於故事裡面,並不適用於作者簡介,我不知道新思維是怎樣,但那是我一直認同的common sense。據我了解,無論是村上好,金庸好,都不會在作者簡介上虛構自己的身份,即使不會和盤托出,至少不會作假,我感覺那是和讀者交流的一種尊重。
再說一次(我已說過一百次左右 :P),我是欣賞王迪詩的,坦白說,對於她欺騙讀者這事,我也不感到太反感,只覺得有點搞笑(或者,由始至終我根本也認為「她」是一個project)。但現在,她竟然拿我更喜歡一百倍的金庸,更喜歡一千倍的村上春樹出來跟自己比較,又說自己不算欺騙,我就要挺身而出了。欺騙歸欺騙,你能不能接受是另一回事。你又認為是非曲直在哪兒呢?
「也許有人想問我不是律師卻在專欄裡扮律師,是否欺騙讀者?那大家也不妨想想,寫謀殺案是否一定要殺過人?難道金庸一定要識輕功才有資格寫神鵰俠侶?村上春樹也曾以「我」的第一身創作小說,難道他真要到過「海豚酒店」才可以寫《舞舞舞吧》?一個作家的責任,是要寫出他真心相信的東西,透過作品來表達他認為真實的信念,並且令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從作家的文字裡看到自己──真實的自己,這對我來說就是真實。 」
如果她不是談及金庸,或者村上春樹,我對以上文字也不會如此敏感。我發現以上的話絕對是個謬論,首先,最令我奇怪的,王迪詩怎麼忽然成了個小說家了?據我認識,除了一本我認為很一般的《孔雀男與榴槤女》是小說之外,她曾出版的,都是散文。現在自爆不是律師,散文忽然說成是小說,是怎的一回事了?
小說家當然可以天馬行空,可以將自己未經歷過的東西透過想像寫出來,不受到一句質疑。但這一切都只限於故事裡面,並不適用於作者簡介,我不知道新思維是怎樣,但那是我一直認同的common sense。據我了解,無論是村上好,金庸好,都不會在作者簡介上虛構自己的身份,即使不會和盤托出,至少不會作假,我感覺那是和讀者交流的一種尊重。
再說一次(我已說過一百次左右 :P),我是欣賞王迪詩的,坦白說,對於她欺騙讀者這事,我也不感到太反感,只覺得有點搞笑(或者,由始至終我根本也認為「她」是一個project)。但現在,她竟然拿我更喜歡一百倍的金庸,更喜歡一千倍的村上春樹出來跟自己比較,又說自己不算欺騙,我就要挺身而出了。欺騙歸欺騙,你能不能接受是另一回事。你又認為是非曲直在哪兒呢?
2011年11月5日
她就是王迪詩?
http://www.daisy-lancashire.blogspot.com/
.
- 既然連相片都登出來了,我還有什麼理由不相信?
- 是,沒理由,但我真的很難相信。
- 作家是有作家的樣子的,你看一個人的文筆怎樣,作品怎樣,基本上可以估計她的樣子,至少氣質。
- 所以,看《斷背山》,你不會想起周星馳;看《舞舞舞吧》,你不會想起林峯;看《那些年》,你不會想起王家衛。
- 而我看過王迪詩好幾本作品了,我很喜歡看,但實在不能將我以前看過的文字跟這個黑眼線女子連結起來!
- 她承認她不是律師,不是28歲,但堅持自己就是相片中的女子,堅持自己是女子,還算是個漂亮的女子。
- 我真的搞不清整件事的來龍去脈,也覺得她/他/他們/或者信報這樣做,除了玩gimmick之外,很沒必要,很古怪,現在這樣公開了,又代表什麼呢?(但又想,現在這個世界gimmick不就是首要嗎?)
- 大概,今次披露真身這事,將會配合日後的一串連策略和活動之類吧?(比如,當人相信了這女子便是王迪詩之後,幾年之後,又來另一個大披露,原來還另有其人之類?總之,搞到越亂越有gimmick.....)
- 硬照能透露的東西很有限吧?夠薑的話,上一次電台,或到電視開一次口,怎樣,真偽便立見了是嗎?你們認為呢?
- 真八掛 :P
2011年10月29日
2011年10月24日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超好看。簡單的好看。推介給所有朋友。
我當然知道是拍戲而已,但我認為,男主角這樣才是「追」一個女孩,香港導演拍不出這種片,他們可以拍《那些年,我們一起溝的女孩》,或者將溝這個名詞換作界、「目及」、上、冧,騙都可,總之就不是「追」的情懷。(而在現今世界,要認真追一個女孩,大概會被人笑,又或者追的人自己也覺得太奢侈了是吧?)
選角好,故事好,流暢自然,毫不花巧,就真率地寫將感情寫好便夠了。以愛情片來說,實在沒什麼好挑剔了。好厲害呀,九把刀,在這之前我一本他的書都沒看過,我決定由這齣電影的原作開始,開動他的作品,不知他的文字是否一樣簡單美好?
好想念台灣,早兩年我未懷孕之前,每年也會去台灣一次,好懷念淡水呀、新北投呀、烏來、九份……好多好多地方。好喜歡台灣的文化氣息,好喜歡台灣人說話時的用詞和語氣,也好喜歡台灣安靜的郊區……最慘是現在自己不太捨得寶寶,也擔心老人家在晚上照顧太辛苦,否則真想立即飛快去一轉就好了。大概是什麼時候呢? (寶寶又在喊媽媽了) :P
我當然知道是拍戲而已,但我認為,男主角這樣才是「追」一個女孩,香港導演拍不出這種片,他們可以拍《那些年,我們一起溝的女孩》,或者將溝這個名詞換作界、「目及」、上、冧,騙都可,總之就不是「追」的情懷。(而在現今世界,要認真追一個女孩,大概會被人笑,又或者追的人自己也覺得太奢侈了是吧?)
選角好,故事好,流暢自然,毫不花巧,就真率地寫將感情寫好便夠了。以愛情片來說,實在沒什麼好挑剔了。好厲害呀,九把刀,在這之前我一本他的書都沒看過,我決定由這齣電影的原作開始,開動他的作品,不知他的文字是否一樣簡單美好?
好想念台灣,早兩年我未懷孕之前,每年也會去台灣一次,好懷念淡水呀、新北投呀、烏來、九份……好多好多地方。好喜歡台灣的文化氣息,好喜歡台灣人說話時的用詞和語氣,也好喜歡台灣安靜的郊區……最慘是現在自己不太捨得寶寶,也擔心老人家在晚上照顧太辛苦,否則真想立即飛快去一轉就好了。大概是什麼時候呢? (寶寶又在喊媽媽了) :P
2011年10月19日
2011年10月14日
毓民
聲名,我並非毓民的支持者,我認為他態度很有問題,但如果你不明白他如此激進的背後原因,我猜,大概離不開兩個原因:一,你在一個很幸福的家庭長大,很少需要面對一些令你沮喪不得了的說話對象;二,你是一個很沒所謂,對是非黑白並不在乎的人。
程度有別,但有時候,我會在毓民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有種人,你面對他時,幾乎是不用動氣的不行的。什麼平心靜氣/客觀/冷靜的討論,別鬧了,那最大可能轉變成什麼呢?side氣。連時間都浪費掉。好了,那麼轉為激動語氣,恨恨地不吐不快吧,又會被批評為沒禮貌,反過來攻擊你的態度,至於說話本身的內容呢?沒人理。久而久之,這個世界真的沒有誰再在乎是非黑白的什麼了。
重覆看答問大會那短片,毓民是很大聲,用了過份誇張的肢體語言,但如果你一字一字的再細聽,他其實真的只想說自己想說的,也說出部份香港人疑問的,沒人生攻擊,也沒粗口,但最後,大家卻將矛頭純指向他的態度,忽略本來的問題,這令我覺得世界真的很奇怪。
家暉跟我有同感,他補充說,林公公大概不是特首選的,而是中央喜歡,所以特首是真的答不到這問題的,「毓民錯就錯在問了一條特首無法作答的問題。」yes,表面同意。但等等,問了一條別人回答不到的問題,是問的人有問題,還是答的人有問題呢?越來越亂了?
知道知道,我身邊大部份朋友都很憎毓民,認為他無文化,無禮貌,只係識嘈,毫無建設性,解決不了問題,我部份同意。有得選當然要選更好的,但,如果真是二選一,國王的新衣,國王是又肥又笨又出醜的了,你會投在他身邊盲目拍掌叫好的大臣一票,還是那個指出錯誤哈哈大笑的小朋友呢?那三下哈哈哈,是真的毫無意義?還是也具一定的驚醒作用?你認為呢?
程度有別,但有時候,我會在毓民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有種人,你面對他時,幾乎是不用動氣的不行的。什麼平心靜氣/客觀/冷靜的討論,別鬧了,那最大可能轉變成什麼呢?side氣。連時間都浪費掉。好了,那麼轉為激動語氣,恨恨地不吐不快吧,又會被批評為沒禮貌,反過來攻擊你的態度,至於說話本身的內容呢?沒人理。久而久之,這個世界真的沒有誰再在乎是非黑白的什麼了。
重覆看答問大會那短片,毓民是很大聲,用了過份誇張的肢體語言,但如果你一字一字的再細聽,他其實真的只想說自己想說的,也說出部份香港人疑問的,沒人生攻擊,也沒粗口,但最後,大家卻將矛頭純指向他的態度,忽略本來的問題,這令我覺得世界真的很奇怪。
家暉跟我有同感,他補充說,林公公大概不是特首選的,而是中央喜歡,所以特首是真的答不到這問題的,「毓民錯就錯在問了一條特首無法作答的問題。」yes,表面同意。但等等,問了一條別人回答不到的問題,是問的人有問題,還是答的人有問題呢?越來越亂了?
知道知道,我身邊大部份朋友都很憎毓民,認為他無文化,無禮貌,只係識嘈,毫無建設性,解決不了問題,我部份同意。有得選當然要選更好的,但,如果真是二選一,國王的新衣,國王是又肥又笨又出醜的了,你會投在他身邊盲目拍掌叫好的大臣一票,還是那個指出錯誤哈哈大笑的小朋友呢?那三下哈哈哈,是真的毫無意義?還是也具一定的驚醒作用?你認為呢?
2011年9月30日
《情約一天》(透露內容)
看完電影之後,我覺得創作人都很慘,特別是寫愛情的創作人,即使你用同一個結構,將內容翻來複去,在裡面加插大量情節,拍出來的效果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一個本性風流,一個對愛情專一,他們相遇,相愛,卻因為太年輕,以及價值觀不同沒法走在一起,維持十多年好友知己關係之後,好不容易排除萬難,接受對方了,卻又遇上意外。天呀,這個愛情片子的架構,你想起幾齣了?
我想起幾齣,但最深刻的,還是《藍宇》。它的結構基本上和這齣一模一樣,但《藍宇》令我哭濕了幾個枕頭,片子播了十多年,事到如今每次我聽到《你怎麼捨得我難過》時還是會為劇情而悲傷,但《情約一天》呢,它很賣力將所有應有的元素放進去了,不能否認,我在女主角死去時也嘆了一聲,但事實上卻完全不覺得他們這段關係怎樣,有種搔不著癢處的不自在,這反映了什麼?
演員很重要。
細節很重要。
表達手法很重要。
可惜的是,對於這種種重要的東西,我卻沒有任何意見說明能怎樣改進了,這又反映了什麼?我也是一個很慘的人,企圖分析一些根本沒譜可言的東西,愛情呀,表達呀,你可以找個框架去模仿,但最終寫出來好不好看呢,還真是要靠點直覺和天份了。是嗎?
一個本性風流,一個對愛情專一,他們相遇,相愛,卻因為太年輕,以及價值觀不同沒法走在一起,維持十多年好友知己關係之後,好不容易排除萬難,接受對方了,卻又遇上意外。天呀,這個愛情片子的架構,你想起幾齣了?
我想起幾齣,但最深刻的,還是《藍宇》。它的結構基本上和這齣一模一樣,但《藍宇》令我哭濕了幾個枕頭,片子播了十多年,事到如今每次我聽到《你怎麼捨得我難過》時還是會為劇情而悲傷,但《情約一天》呢,它很賣力將所有應有的元素放進去了,不能否認,我在女主角死去時也嘆了一聲,但事實上卻完全不覺得他們這段關係怎樣,有種搔不著癢處的不自在,這反映了什麼?
演員很重要。
細節很重要。
表達手法很重要。
可惜的是,對於這種種重要的東西,我卻沒有任何意見說明能怎樣改進了,這又反映了什麼?我也是一個很慘的人,企圖分析一些根本沒譜可言的東西,愛情呀,表達呀,你可以找個框架去模仿,但最終寫出來好不好看呢,還真是要靠點直覺和天份了。是嗎?
2011年9月25日
《情迷午夜巴黎》
怎可以不喜歡活地阿倫?怎可以!每一次看完他的電影,我也這樣問一千次。
我看得投入的程度,甚至是甫出電影中心後,我發現油麻地這烏煙瘴氣的地方,霎時也變得巴黎起來。如同吹著玫瑰搖曳的微風,四周傳來爵士樂,文人雅士聚在小酒館裡,一位位夠份量的畫家或小說家相繼出場....
怎了,老頭子,除了鋪排漂亮場景之外,還有什麼鬼主意?花一整個晚上看一幅畫;跟陌生人漫無目的在雨中散步;思考過去對人的意義;又或者,放棄一段平俗穩定的關係,追尋一次來歷不明的戀愛?
天呀,別說活地阿倫八十多歲了,你問一個二十八歲的創作人吧,一年拍一齣電影完全不是簡單的事,而作品卻每次都不落俗套,充滿活力,青春逼人,實在無話可說。
我知道有些人評這電影拋書包,膚淺,我感覺呢,拋又如何,干卿何事,所有創作人都是覺得自己才華橫溢才做創作的,況且,我個人認為,電影中出現的名人根本不是拋不拋的類別,費滋傑羅,海明威,畢加索,達利,他們太太太出名了,就像問你認識什麼音樂家,你一定能聯想到貝多芬一樣,如果你喜歡文學或繪畫,你可一點也不覺得導演在拋什麼,相反,如果你對這些根本沒興趣,你大概在很初時已體會不到電影當中的情懷了。
我是活地阿倫的忠實fans,忠實到我發現自己都不能客觀了,我認為,看他的電影,不是以一齣為單位的,他整個人生所拍攝出來的東西串連起來才是一個故事。看完這齣之後,我甚至跟家暉說,我不打算再向身邊任何人推介活地阿倫的電影了,之前有過很慘烈的經驗(被人大叫回水),我不想再聽不關事的人亂評一通令自己失去雅興了。不過,如果你跟我一樣,看完他的電影總是心花怒放,久不久也要哼兩句主題歌《let's do it》回味回味的話,我倒是很想向你舉一舉杯。cheers! :)
我看得投入的程度,甚至是甫出電影中心後,我發現油麻地這烏煙瘴氣的地方,霎時也變得巴黎起來。如同吹著玫瑰搖曳的微風,四周傳來爵士樂,文人雅士聚在小酒館裡,一位位夠份量的畫家或小說家相繼出場....
怎了,老頭子,除了鋪排漂亮場景之外,還有什麼鬼主意?花一整個晚上看一幅畫;跟陌生人漫無目的在雨中散步;思考過去對人的意義;又或者,放棄一段平俗穩定的關係,追尋一次來歷不明的戀愛?
天呀,別說活地阿倫八十多歲了,你問一個二十八歲的創作人吧,一年拍一齣電影完全不是簡單的事,而作品卻每次都不落俗套,充滿活力,青春逼人,實在無話可說。
我知道有些人評這電影拋書包,膚淺,我感覺呢,拋又如何,干卿何事,所有創作人都是覺得自己才華橫溢才做創作的,況且,我個人認為,電影中出現的名人根本不是拋不拋的類別,費滋傑羅,海明威,畢加索,達利,他們太太太出名了,就像問你認識什麼音樂家,你一定能聯想到貝多芬一樣,如果你喜歡文學或繪畫,你可一點也不覺得導演在拋什麼,相反,如果你對這些根本沒興趣,你大概在很初時已體會不到電影當中的情懷了。
我是活地阿倫的忠實fans,忠實到我發現自己都不能客觀了,我認為,看他的電影,不是以一齣為單位的,他整個人生所拍攝出來的東西串連起來才是一個故事。看完這齣之後,我甚至跟家暉說,我不打算再向身邊任何人推介活地阿倫的電影了,之前有過很慘烈的經驗(被人大叫回水),我不想再聽不關事的人亂評一通令自己失去雅興了。不過,如果你跟我一樣,看完他的電影總是心花怒放,久不久也要哼兩句主題歌《let's do it》回味回味的話,我倒是很想向你舉一舉杯。cheers! :)
2011年9月9日
申訴
不公平!為何在香港,就得忍受看吳唱k,謝天華,陳豪,林峯,人家在台灣就可以天天看到張孝全!看完18集的台劇《醉後決定愛上你》之後,我就深深不忿為何自己不台灣人呀?
張孝全的質素,是那種就是要他用布矇住臉,矇住身材,單單聽他溫柔的聲音你就覺得他打贏10個香港仔的男子了。一個張孝全如是,更別說台灣還有周杰倫、柯有倫、陳柏霖、五月天、張震,下刪10萬個例子了。
為了改變命運,由昨天起我說了一整晚的台式國語,就連晚上跟暉和rico跑步時,跑到最後快死了,我心裡還是叫自己「渣柚渣柚」,今早一見到兒子,我第一句跟他說的也是「找un」,怎樣,你認為我今天是不是台灣了很多唷?
張孝全的質素,是那種就是要他用布矇住臉,矇住身材,單單聽他溫柔的聲音你就覺得他打贏10個香港仔的男子了。一個張孝全如是,更別說台灣還有周杰倫、柯有倫、陳柏霖、五月天、張震,下刪10萬個例子了。
為了改變命運,由昨天起我說了一整晚的台式國語,就連晚上跟暉和rico跑步時,跑到最後快死了,我心裡還是叫自己「渣柚渣柚」,今早一見到兒子,我第一句跟他說的也是「找un」,怎樣,你認為我今天是不是台灣了很多唷?
2011年9月8日
《作死不離三兄弟》
很喜歡男主角藍丘呀,他就像村上春樹小說裡的主角一樣,以個人力量,單挑制度。而在過程中,他展現的並不是英雄主義,而是良心,彷彿人人內心裡其實都存有這種勇氣,只是等候適當時機激發出來罷了。
藍丘不滿教育制度,不滿階級觀念,討厭比較,討厭擦鞋仔,但令人驚訝的是,他並不憤世嫉俗,也不會責怪任何人,反而懂得用聰明的方法將煩事逐一攻破,我看著他迎著浪一個接一個衝,看著他為朋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心裡就很想擁有這樣的一個朋友,現在能為人帶來感動與正能量的人太罕見了。
故事好,演員好,又具商業元素,夠娛樂性,看完之後你會覺得自己好像霎時也充滿勇氣。整齣片最最令人卻步的,大概也是那接近三小時的片長了。不過請放心,你會投入到完全忘記時間的。我好喜歡的電影。推介。
2011年9月4日
2011年9月1日
2011年8月19日
慘情的阿仙奴
- 費比加斯和拿斯里可不可以不走?
- 阿仙奴已經夠慘情的了。
- 最慘情的是,雲加不覺得自己慘情,他這個人,一生也信奉那套「這世界沒有邊個無左邊個唔得」的哲學。
- 他大概認為,球隊的重心是領隊,是策略,是戰術,而不是球員吧?
- 對,喜歡他的人,或許還堅持他這樣管理有方,看透世情,懂得慳錢,下刪十萬個優點。我聽過十九幾次了。
- 然而,用理智去領導本來就講激情的足球運動,真的work嗎?
- 不知道,可能財勢有關,但你看費sir和魔帥,他們是愛材和願意三顧草蘆的領隊。
- 他們證明什麼?
- 人嘛,始終需要別人的讚賞和認同的。
- 無疑有些球員是愛扭計,一時要加薪一時又要返鄉下什麼,但如果雲加真的愛材,肯顯示多點誠意,以他的聰明才智,又怎能挽留不果?
- 雖然我算不上fans,但這幾年,我是幾喜歡看阿仙奴班仔的拼勁和活力的。
- 但在猜,要成為阿仙奴的fans大概很可憐。
- 除了年年沒盃捧,最慘就是看著自己喜歡的球員心灰意冷的離隊。
- 更慘的是要容忍雲加。
- 他那套自以為是的嘴臉,我一見到就關電視。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QuTGQK-C0o&feature=share
- 唉.....你認為做這段短片的人是fans嗎?
2011年8月17日
《小妹》
我正在看錢德勒的《小妹》,心情緊張,因為這是我擁有他的小說中未看的最後一本了。這本小說在全港的書店都絕種了,就一次意外,給我在深夜的旺角路邊攤發現了。天呀,10元一本!這樣的一個作家竟然賣這個價錢!(幸好不是用斤計,我會生氣的)。嗯,你知道嗎,對於一個已離世的作家,看一頁少一頁的心情,實在是fans才能理解的。
我真的很喜歡錢德勒說故事的手法,男主角馬羅太有型了,他每次一出場我都忍不住心底高呼,嘩,偵探先生,能替我點根煙嗎?太有格調了,說話風趣,幽默,為人機智,有風度,總之,可以的話,我真想走進故事裡跟這個偵探好好交個朋友,或者找他合作查個什麼案子。唉,唯有走進小說裡交朋友?悲不悲哀?笑。
看這書之前,我也看了三本勞倫斯卜洛克的書,一本是教創作的,叫《卜洛克的小說學堂》,超好看,推介給一眾喜歡創作或閱讀的朋友,圖書館架上長期坐陣。另外兩本分別是《騙子的遊戲》和《八百萬種死法》,無疑,也是寫得不錯的偵探故事,但以格調來說,與錢德勒差太遠了,特別是對白的部份,有時錢德勒那譏諷真的令人笑死的。真羡慕一些從沒看過他小說的人,正有10部8部好的作品等著你們發掘呀。我要珍惜餘下的百多頁。告辭。
我真的很喜歡錢德勒說故事的手法,男主角馬羅太有型了,他每次一出場我都忍不住心底高呼,嘩,偵探先生,能替我點根煙嗎?太有格調了,說話風趣,幽默,為人機智,有風度,總之,可以的話,我真想走進故事裡跟這個偵探好好交個朋友,或者找他合作查個什麼案子。唉,唯有走進小說裡交朋友?悲不悲哀?笑。
看這書之前,我也看了三本勞倫斯卜洛克的書,一本是教創作的,叫《卜洛克的小說學堂》,超好看,推介給一眾喜歡創作或閱讀的朋友,圖書館架上長期坐陣。另外兩本分別是《騙子的遊戲》和《八百萬種死法》,無疑,也是寫得不錯的偵探故事,但以格調來說,與錢德勒差太遠了,特別是對白的部份,有時錢德勒那譏諷真的令人笑死的。真羡慕一些從沒看過他小說的人,正有10部8部好的作品等著你們發掘呀。我要珍惜餘下的百多頁。告辭。
2011年8月9日
2011年8月8日
《nowhere boy》
nowhere boy是一齣很好看的電影。短短個半小時,完整交代了這一代傳奇的身世。
- john和養母之間,既拉扯又帶著利害關係,其實更像天下間大多數真實的母子。
- 反而,john和生母呢,卻比較像愛侶,她是john的繆思,也承受了john一切的愛與恨。
- john和paul那種惺惺相惜,又互相較勁,真好看。
- 即使是john一個人坐在房間裡自彈自唱,也散發著一種又美好又寂寞的感覺。
電影名字改得好,配樂也很動人,片尾那首mother更是貼題至極:mother, you had me, but I never had you,看完整齣電影,再聽這歌,不能不心酸了。
好戲通常都不是在電影院裡完結的,回家後,我將電腦裡的the beatles由頭到尾play一次,邊聽歌邊上網搜索,發現兩件有趣事:
我一直都覺得那個演Paul的很面熟,原來他就是Love Actually裡那個打鼓溝女的小男孩!一下子那麼高了!
二呢,是男主角Aaron Johnson,我本身不特別喜歡這種男子樣,但戲中的他太有型了,慵懶的英國口音,漫不經心的神態,動不動就會哭出來的眼睛,太迷人了。其中一幕他換上黑框眼鏡,背著吉他,嘴角吊煙,雙手插袋的在英國街頭走過,簡直可以用「有氣質」來形容。我很好奇這種男子在現實中會選個怎樣的女友?天呀,21歲的他,原來已和這齣電影44歲女導演Sam Yaylor Wood結婚了,還有一女,第二個孩子也快出生了。還有什麼好說呢?
2011年8月7日
看
- 《花開花落》vcd:在這之前我不知道Seraphine這個法國畫家的,她的故事很有鼓勵性。一個窮到要一日打三份工的清潔工,每天做到筋疲力盡,睡都不夠,還能有什麼閒情畫畫?她卻沒忽略內心那份熱情,沒忘記自己真喜愛的,不眠不休的畫出一幅幅動人的作品來。故事結局令人傷感,但想來,真正藝術家都不是有個傷感的人生嗎?
- 《靈慾色香味》:好有趣的德國製小品。有幾次我真的笑出眼淚來。去看吧,快落畫了。
- 《武俠》:我本來對陳可辛已沒期望的了,但看了之後更是有點生氣。金城武喎,丹爺喎,啺唯喎,這麼強的戲碼,卻被一個爛劇本浪費了。好劇本如此難尋?香港不是有很多喜歡寫故事的人嗎?劇本真的太荒謬了,感情完全不連貫,脈絡失控,還要賣弄一些恐佈暴力的畫面,陳可辛不是被稱作大導演的嗎?林愛華不是曾經寫出《12夜》嗎?我分明三個主角都好喜歡呀,唉。
2011年8月2日
《婚前試愛》(vcd)
我以為林峯是底線,殊不知羅仲謙令我知道,一山還有一山底。這男子活脫是個花瓶都算了,最慘是連做個花瓶都做不好,裡面半滴水也沒有。Sorry,如果你喜歡他的話。
至於葉念琛的愛情系列本身,第一齣都算了,但由第二齣起,就空洞詞窮,到了現在不知第n齣了,導演竟然還敢厚著面皮用同一內容同一手法,用不同的主角演繹一次,推出市場,太無誠意了。
究竟,一個人要經歷什麼,才那麼喜歡將愛情裡那種黑暗面重覆又重覆拍出來呢?真令人費解。他企圖強調現實,但這種扭曲的愛情觀他媽的在現實中根本就不現實。
唉,好戲難求呢。
至於葉念琛的愛情系列本身,第一齣都算了,但由第二齣起,就空洞詞窮,到了現在不知第n齣了,導演竟然還敢厚著面皮用同一內容同一手法,用不同的主角演繹一次,推出市場,太無誠意了。
究竟,一個人要經歷什麼,才那麼喜歡將愛情裡那種黑暗面重覆又重覆拍出來呢?真令人費解。他企圖強調現實,但這種扭曲的愛情觀他媽的在現實中根本就不現實。
唉,好戲難求呢。
2011年8月1日
《哈利波特 - 死神的聖物》
- 別笑我,看到尾段,我竟不自覺的哭起來。而且一個人懶在座椅,久久不想離去。
- 誰能告訴我,第一集播出,是幾年前的事呢?我那年幾歲?和誰去看?正在做什麼呢?
- 一轉眼,哈利妙麗他們已長得那麼高了,還成家立室,還帶自己的孩子去魔法學校。
- 今天,我一個人坐進電影院,回想,竟有點年老嘆唏噓的感覺,我想,歲月的確在我身上走過了。
- 我敢說,第一集之後,就這一集最好看。
- 不過,第一集是真的好看,這一集呢,是因為有看之前那2 3 4 5 6 7 8集(不好意思其實我不肯定當中有幾集,但我集集有看的),到現在尾聲了,是那種跟角色混熟了,很想知道他們結局會怎樣,那種好看。
- 我其實不算喜歡,但無疑,我很佩服JK Rowling,跟角色糾纏那麼多年,轉換是我,早就失去耐性,早就開始設定別的人物,寫別的故事了。
- 有些作家就是可以跟角色一同成長。
- 角色長大了,作家也成熟了。
- 至於現實中那幾個小孩,當他們由導演手上接過第一支魔仗起,他們大概也想像不到,人生就此改寫了。
- 那麼多年來,活在傳媒裡面,所有生活幾近透明,夠累的吧?
- 現在塵埃落定,之後的路會怎走呢?
- 哈利仔,他大概一生也是哈利,將來演什麼角色也是哈利是吧?
- 我反而好喜歡妙麗,真漂亮,可塑性又高,我相信她會有更大的發展。
- 至於榮恩,太肥太笨拙了,不能不修身,還有心留在演藝界的話。
- 電影完了,期待繼續看這三個小朋友的真人騷。
- 亦很好奇,完成這個大製作,JK Rowling還會繼續創作嗎?
2011年7月27日
脫節的國度 (轉自韓寒的新浪博客)
你一直问,他们何以如此的丧心病狂,他们却觉得自己已经非常的克制忍让。
你一直问,他们何以如此的颠倒黑白,他们却觉得自己已经非常的公正坦率。
你一直问,他们何以如此的包庇凶手,他们却觉得自己已经非常的愧对炮友。
你一直问,他们何以如此的掩盖真相,他们却觉得自己已经非常的透明开放。
你一直问,他们何以如此的生活腐化,他们却觉得自己已经非常的艰苦朴素
你一直问,他们何以如此的骄横傲慢,他们却觉得自己已经非常的姿态低下。
你觉得自己很委屈,他们也觉得自己很委屈,他们认为,在清政府的统治下,老百姓连电视机都看不上,现在电视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这是多大的进步。
他们觉得,我们建了这个,我们建了那个,你别管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也别管这是给谁献礼,至少你用到了吧。你以前从上海到北京火车要一天一夜,现在只要不被雷劈,五个小时就到了,你为何不感激,为何充满了质疑?
偶然发生一个安全事故,中央最高领导都已经表示了关心,我们还派人来回答你们记者的问题,原来赔17万,现在赔50万,甚至撤职了一个兄弟,事情都做到这份上了,你们为什么还抓着一些细节不放呢,你们的思想怎么反而就这样不开放呢?你们的大局观都去哪里了呢?为什么要我们谢罪呢,我们又没犯罪,这是发展的代价。迅速处理尸体是我们的惯例,早签字多发奖金,晚签字少拿赔偿,这是我们的兄弟部门在强拆工作中被证明了行之有效的手段。掩埋车厢的确是当时一个糊涂做出的一个决定,况且是上头叫我们这么做的。因为上头觉得任何可能引发的麻烦都是可以就地掩埋的。错就错在大白天就开始施工,洞挖太大,而且没有和宣传部门沟通好,现场的摄影记者也没有全控制住,准备工作比较仓促。这次事故最大的教训就是以后在就地掩埋某些事物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到物体的体积和工作的保密。低估了。
他们认为,总体来说,这次的救援是成功的,及时的。调度合理,统筹规范,善后满意。唯一的遗憾是在舆论上有点失控,他们觉得这就不是我们的责任了,舆论不归我们管。
他们认为,从大的来说,我们举办了奥运会,我们取消了农业税,这些你们不赞美,老是抓住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这是什么居心。我们本可以在政治上比朝鲜更紧,在经济上比苏丹更穷,在治国上比红色高棉更狠,因为我们拥有比他们更多的军队,但是我们没有那么做,你们不感恩,却要我们谢罪,我们觉得很委屈。这个社会里,有产者,无产者,有权者,无权者,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委屈。一个所有人都觉得委屈的国家,各个阶层都已经互相脱节了,这个庞大的国家各种组成的部分依靠惯性各顾各的滑行着,如果再无改革,脱节事小,脱轨难救。
国家为什么不进步,是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一直在用毛泽东斯大林时代的他们来衡量自己,所以他们永远觉得自己太委屈了,太开明了,太公正了,太仁慈了,太低姿态了,太不容易了。他们将科技裹着时代向前走的步伐当成了自己主动开放的幻象,于是你越批评他,他越渴望极权,你越搞毛他,他越怀念毛。
有一个国家机器朋友对我说,你们就是不知足,你这样的文人,要是搁在四十年前,你就被枪毙了,你说这个时代,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我说,你们就是不知足,你这样的观点,要是搁在九十年前,早就被人笑死了,你说这个时代,他到底是进步了还是。
你一直问,他们何以如此的颠倒黑白,他们却觉得自己已经非常的公正坦率。
你一直问,他们何以如此的包庇凶手,他们却觉得自己已经非常的愧对炮友。
你一直问,他们何以如此的掩盖真相,他们却觉得自己已经非常的透明开放。
你一直问,他们何以如此的生活腐化,他们却觉得自己已经非常的艰苦朴素
你一直问,他们何以如此的骄横傲慢,他们却觉得自己已经非常的姿态低下。
你觉得自己很委屈,他们也觉得自己很委屈,他们认为,在清政府的统治下,老百姓连电视机都看不上,现在电视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这是多大的进步。
他们觉得,我们建了这个,我们建了那个,你别管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也别管这是给谁献礼,至少你用到了吧。你以前从上海到北京火车要一天一夜,现在只要不被雷劈,五个小时就到了,你为何不感激,为何充满了质疑?
偶然发生一个安全事故,中央最高领导都已经表示了关心,我们还派人来回答你们记者的问题,原来赔17万,现在赔50万,甚至撤职了一个兄弟,事情都做到这份上了,你们为什么还抓着一些细节不放呢,你们的思想怎么反而就这样不开放呢?你们的大局观都去哪里了呢?为什么要我们谢罪呢,我们又没犯罪,这是发展的代价。迅速处理尸体是我们的惯例,早签字多发奖金,晚签字少拿赔偿,这是我们的兄弟部门在强拆工作中被证明了行之有效的手段。掩埋车厢的确是当时一个糊涂做出的一个决定,况且是上头叫我们这么做的。因为上头觉得任何可能引发的麻烦都是可以就地掩埋的。错就错在大白天就开始施工,洞挖太大,而且没有和宣传部门沟通好,现场的摄影记者也没有全控制住,准备工作比较仓促。这次事故最大的教训就是以后在就地掩埋某些事物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到物体的体积和工作的保密。低估了。
他们认为,总体来说,这次的救援是成功的,及时的。调度合理,统筹规范,善后满意。唯一的遗憾是在舆论上有点失控,他们觉得这就不是我们的责任了,舆论不归我们管。
他们认为,从大的来说,我们举办了奥运会,我们取消了农业税,这些你们不赞美,老是抓住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这是什么居心。我们本可以在政治上比朝鲜更紧,在经济上比苏丹更穷,在治国上比红色高棉更狠,因为我们拥有比他们更多的军队,但是我们没有那么做,你们不感恩,却要我们谢罪,我们觉得很委屈。这个社会里,有产者,无产者,有权者,无权者,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委屈。一个所有人都觉得委屈的国家,各个阶层都已经互相脱节了,这个庞大的国家各种组成的部分依靠惯性各顾各的滑行着,如果再无改革,脱节事小,脱轨难救。
国家为什么不进步,是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一直在用毛泽东斯大林时代的他们来衡量自己,所以他们永远觉得自己太委屈了,太开明了,太公正了,太仁慈了,太低姿态了,太不容易了。他们将科技裹着时代向前走的步伐当成了自己主动开放的幻象,于是你越批评他,他越渴望极权,你越搞毛他,他越怀念毛。
有一个国家机器朋友对我说,你们就是不知足,你这样的文人,要是搁在四十年前,你就被枪毙了,你说这个时代,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我说,你们就是不知足,你这样的观点,要是搁在九十年前,早就被人笑死了,你说这个时代,他到底是进步了还是。
2011年7月23日
有關看電影的二三事
這篇是回yk的。
- 有關電影院。平時我只到百老匯電影中心看電影。我本身住在油麻地,幾年前成了電影中心會員後,繳千多元年費,一年到晚便可肆無忌憚衝進場看個痛快了。
- 好多時,我根本連放映時間也不看,便即興來這兒換一票。
- 不是嗎,最好看的電影不通常是毫無預期時看的嗎?
- 而跟電影中心相連的kubrick書店,餐廳,影碟鋪,也為等進場或看完電影後未能平復的心情提供緩衝站。
- 我人生裡大概有一半電影是獨自看的。
- 但當然,我也喜歡跟朋友一起上電影院。只是,想看的電影太多了,也太雜了。
- 基本上我什麼戲種都想看,最喜歡應該是偵探懸疑類的,也喜歡武打動作,至於愛情,好看的我會喜歡不得了(像《藍宇》),但可惜,我相信愛情片也是最難拍得好看的(你看葉念琛便知道了)。
- 呀,對了,以動物,怪獸,機械人做主角的電影,我明顯不感興趣的。
- 歸根究底,我是喜歡看人「演」的是吧。
- 至於3D或高清電影,我知道好多人喜歡,但不好意思也要說,我是頗抗拒的。
- 或者,當大家戴著特製眼鏡,期待什麼時候有怪物飛出來,什麼時候3D胸脯會露開時,我一個人呆坐著,心裡還是期待看什麼打動人心,這令我覺得自己好離群,好out,所以我沒看《阿凡達》,沒看3D咸片,連本身喜歡第一集的step up 3我也放棄了。
- 有些電影,你甫出場時是會興奮得立即要撥電話通知誰誰誰誰立即趕來看,比如《芝加哥》,《神探》,《讓子彈飛》。(當然,好多時我的推介也只會受到對方的£%$%*$,大概罵我擾人清夢之類 :P)
- 但有些電影,看完之後,內心充滿激動,但根本說不出一句話來,《浮生路》,《竊聽者》,《謎情追兇》。
- 我也試過太多次,片尾出字幕時,我也有站起來拍掌叫好的衝動。(可惜我沒那麼真性情過,唉)
- 我不特別喜歡吃爆谷,然而,我認為,某些電影本來就是拍出來要觀眾拋著爆谷進場看的,比如,《單身男女》與《家有囍事》之類,如果不帶著輕鬆的心情進場,導演大概也會生氣吧。:P
- 我同意在漆黑中吃東西很煩,但有時肚子太餓,還是會忍不住要買熱狗和大檸茶進場。(抱歉香味令人分心了。)
- 我太多次在電影院哭得死去活來的經歷了,簡直是抱著頭,嗚嗚呼呼,哭出聲音來那種,試過不只一次,要前排觀眾轉頭遞紙巾過來那種,太失禮了,希望在看的各位沒被我打擾過吧。:P
- 雖說是兩三事,但寫呀寫已那麼多了,我還想繼續說呢。下次吧。
2011年7月19日
傷感的單車
誰能告訴我,聽完陳奕迅的《單車》,你感覺怎樣?最近,接二連三在收音機聽到這歌,都是在點唱節目裡播出的,有幾次是子女送給父親,亦有父親點唱給女兒的,其中一個父親還是立法會議員,他們都說,這首歌令人感動,歌頌了父愛的偉大。
我不知道,真的不肯定。只是,其實,曾幾何時,我一個人走在街上,漫無目的的將ipod隨機播,命中了這首歌,換來的結果是傷感了一個晚上,原因呢,卻不是為著當中的偉大,反之,是裡面的不被了解與缺乏愛。
我以為,歌者是寂寞的。悲哀的是,現實中,他唯一可以憑借的,是那次遙遠的單車回憶,去安慰自己,去填補空洞的心。我以為,他一直也在怪責父親吝嗇愛,自以為一切為他而做,沒錯,不要假設了,人的一生,如果有父愛,難道還會像荒野嗎。
這是我對這歌的理解。有沒有人同意呢?
我不知道,真的不肯定。只是,其實,曾幾何時,我一個人走在街上,漫無目的的將ipod隨機播,命中了這首歌,換來的結果是傷感了一個晚上,原因呢,卻不是為著當中的偉大,反之,是裡面的不被了解與缺乏愛。
我以為,歌者是寂寞的。悲哀的是,現實中,他唯一可以憑借的,是那次遙遠的單車回憶,去安慰自己,去填補空洞的心。我以為,他一直也在怪責父親吝嗇愛,自以為一切為他而做,沒錯,不要假設了,人的一生,如果有父愛,難道還會像荒野嗎。
這是我對這歌的理解。有沒有人同意呢?
2011年7月16日
《生命樹》(含劇情)
- 我真的不想評論這電影好不好,不想逐一解讀裡面的含意,我只想簡單記下一些感受。
- 或者,第一次入場時,我算不上喜歡,因為家中小兒不舒服,我心裡記掛他,而家暉看到一半,也無故滿頭大汗,我唯有陪伴他,在半場時回家休息了。
- 然而,今天第二次看,我的感受一湧而上,喜歡不得了。
- 及至後段,有很多幕,我一個人在電影院中,簡直是淚流不止。
- 「究竟,我要怎樣,才能找回他們還擁有的童真?」
- 「我為何要生在這世上?」
- 「為何,我想做的,他們都不准我做;我所做的,全都是我討厭的事?」
- 「我一直也想受人愛戴,我以為,成為一個大人物,就能得到人愛戴;然而,在追求的過程中,卻令我忽略了世界的壯麗,我從來沒有欣賞過世界本來已存在的壯麗。」
- 怎樣,你認為這些對白怎樣?
- 於我,我沒辦法不想起自己的成長過程。
- 本性與恩賜。
- 成長的迷茫。
- 命運的不公。
- 對與錯的定義。
- 兄弟間的妒忌。
- 對父母的愛 與恨。
- 好多問題。電影提出了好多問題。
- 沒錯,無論是成長,或者人的存在,本身已有很多煩惱,出路是?還可以是?
- 「唯有愛,付出愛,才是找尋快樂的唯一方法。」
- 好heavy,也可以拍得好老土,或好說教,但導演真的表達得很好,某些一不留神便會變成好煽情的東西,導演輕描淡寫地略過了,留下的,是觀眾自己思考的空間。
- 幾位演員的表現也出色極了,特別是兩位小演員,我簡直不覺得他們在演,那大兒子的眼神,與二兒子的笑容,在我腦內久久不散。
- 或者,真的要說,電影開始那一大段宇宙大爆炸,那一段物種起源與演化,真的是破天荒。
- 畢竟,大自然的畫面有多美都好,但那是電影的開頭,故事才發展了五分鐘,大家連主角都未搞清,便出現這一段近乎沒有對白的天象館節目,難免會叫人看得一頭霧水;
- 再者,一齣電影兩小時,有辛潘有畢彼特,但那一段,竟佔了五分一時間,反之,辛潘出場加起來也不夠10分鐘。
- 你實在很難制止一個普通觀眾對這一段的質疑(我就是普通觀眾呀),但甫出場,我便叫自己將質疑放在一旁了。
- 那些畫面確實跟主題連貫。而且,你猜,導演不知道自己任性嗎,他不知道這是挑戰觀眾的耐性嗎,但他喜歡,他是導演,經過深思之後,他還是認為這一段有助他表達故事,他想拍這些,就拍了。
- 創作人的確是有權擁有這種堅持。
- 有膽量拍這一個題材,有膽量擺脫一個所謂正確的表達框框,我認為,大家是應該尊重導演的決定的。
- 我好喜歡這電影,但我不推介給我身邊大部份的朋友。
2011年7月14日
兩場音樂會
最近看了兩場音樂會,第一場是指揮家迪華特的告別音樂會,這個來香港七年多,有「樂團建造家」之稱的荷蘭人 ,是香港管弦樂團的美術總監兼總指揮,這卻是我第一次看他的演出。
翻開場刊,有一篇介紹迪華特的,引用了陶傑在蘋果日報的一句:「迪華特指揮華格納,是要告訴全世界,香港管弦樂團從此不一樣了!」
真厲害,文人說話真厲害,看完陶傑這樣說,我忽然也想對這位陌生的指揮家敬個禮了,然而,想深一層,陶傑在音樂界算老幾呢?沒錯,他寫得一手漂亮文章,但怎也好,他不屬音樂界,也不是專業樂評人,香港管弦樂團特意登出他的評語,是認為他的話夠份量,還是他夠名氣呢?
不過,我這個更不夠份量的人聽了迪華特指揮《天鵝湖》選段,與《悲愴》,也確實感受到這位白髮指揮的厲害。他大概是個很傳統的指揮,很準確,也很踏實地帶領著音樂推進,雖然不好意思也要說,我在《悲愴》第三樂章時小睡了片刻,但我認為這絕對是關我太疲倦的事,與迪華持與老柴均無關係的。笑。
另一場是期待已久的,是鋼琴手martina與小交合奏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鋼琴協奏曲》,一首我深愛的樂曲呀!整個音樂會我都看得很忙,一來是看那位來自克羅地亞的女鋼琴手,她渾身上下都散發著一種神秘的氣質,二就是看德國指揮家萊辛的手。
很奇怪,萊辛的樣子絕不叫俊,但他的一雙手卻令我凝神注目了好一段時間。多靈巧的一雙手呀,旋律溫柔的時候,他的手像就撫摸初生嬰兒一樣撫摸空氣,當音樂昇華到一個近乎釋放的境界時,他的手霎時也化身成一對自由的鳥,在空中飛翔。人的魅力有時來自他的眼睛,有時來自他的聲線,這個男人呢,很明顯,一切魅力都凝聚到一雙手上了,他選擇了指揮這個職業,是選對了。
說回樂曲本身,拉二真是全世界最浪漫的樂曲,拉赫曼尼諾夫也是全世界最浪漫的人!(我上星期才說是老柴:P)。總之,我很喜歡這曲的浪漫與傷感。整個音樂會最敗筆的,相信第一首由魏本寫的變奏曲,坦白說,雖說是變奏曲,但我真的只能聽到變奏的部份,我完全不覺是曲。總之,小提琴拉了兩下,到大提琴兩下,然後到小號兩下,當中毫無連貫性可言。你知道嗎,我聽了開頭五分鐘,我一直也以為音樂會並未正式開始,那一下一下的「音樂」,我還以為是樂器試音呢。不知道,或者真的有人會欣賞這種抽象,但我認為,只有旋律才能打動人心,於我,沒有旋律的音樂便不算音樂了。
可幸的是,拉二將我由試音帶到真正的音樂世界。
想來,已七月中了,這個夏天真的要多聽幾場音樂會呀,有音樂的夏天真的令人愉快,當然,有音樂的春秋冬也同樣重要。現在,我就是一邊聽著radio 4一邊寫這篇的,在看的人,你同樣也能分享我的閒情嗎?
翻開場刊,有一篇介紹迪華特的,引用了陶傑在蘋果日報的一句:「迪華特指揮華格納,是要告訴全世界,香港管弦樂團從此不一樣了!」
真厲害,文人說話真厲害,看完陶傑這樣說,我忽然也想對這位陌生的指揮家敬個禮了,然而,想深一層,陶傑在音樂界算老幾呢?沒錯,他寫得一手漂亮文章,但怎也好,他不屬音樂界,也不是專業樂評人,香港管弦樂團特意登出他的評語,是認為他的話夠份量,還是他夠名氣呢?
不過,我這個更不夠份量的人聽了迪華特指揮《天鵝湖》選段,與《悲愴》,也確實感受到這位白髮指揮的厲害。他大概是個很傳統的指揮,很準確,也很踏實地帶領著音樂推進,雖然不好意思也要說,我在《悲愴》第三樂章時小睡了片刻,但我認為這絕對是關我太疲倦的事,與迪華持與老柴均無關係的。笑。
另一場是期待已久的,是鋼琴手martina與小交合奏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鋼琴協奏曲》,一首我深愛的樂曲呀!整個音樂會我都看得很忙,一來是看那位來自克羅地亞的女鋼琴手,她渾身上下都散發著一種神秘的氣質,二就是看德國指揮家萊辛的手。
很奇怪,萊辛的樣子絕不叫俊,但他的一雙手卻令我凝神注目了好一段時間。多靈巧的一雙手呀,旋律溫柔的時候,他的手像就撫摸初生嬰兒一樣撫摸空氣,當音樂昇華到一個近乎釋放的境界時,他的手霎時也化身成一對自由的鳥,在空中飛翔。人的魅力有時來自他的眼睛,有時來自他的聲線,這個男人呢,很明顯,一切魅力都凝聚到一雙手上了,他選擇了指揮這個職業,是選對了。
說回樂曲本身,拉二真是全世界最浪漫的樂曲,拉赫曼尼諾夫也是全世界最浪漫的人!(我上星期才說是老柴:P)。總之,我很喜歡這曲的浪漫與傷感。整個音樂會最敗筆的,相信第一首由魏本寫的變奏曲,坦白說,雖說是變奏曲,但我真的只能聽到變奏的部份,我完全不覺是曲。總之,小提琴拉了兩下,到大提琴兩下,然後到小號兩下,當中毫無連貫性可言。你知道嗎,我聽了開頭五分鐘,我一直也以為音樂會並未正式開始,那一下一下的「音樂」,我還以為是樂器試音呢。不知道,或者真的有人會欣賞這種抽象,但我認為,只有旋律才能打動人心,於我,沒有旋律的音樂便不算音樂了。
可幸的是,拉二將我由試音帶到真正的音樂世界。
想來,已七月中了,這個夏天真的要多聽幾場音樂會呀,有音樂的夏天真的令人愉快,當然,有音樂的春秋冬也同樣重要。現在,我就是一邊聽著radio 4一邊寫這篇的,在看的人,你同樣也能分享我的閒情嗎?
2011年7月7日
又一個夏
去年這時候,我剛從醫院回家,自己身體仍虛弱非常,卻急著手忙腳亂的照顧兩個小初生了。回想那段日子,始於夏天,入秋,寒冬,我日以繼夜的替兩小鬼餵奶,換片,蓋被,洗澡,其他生活一律停頓,感覺真的很不可思議,而這件事竟然發生在我身上。
如今,春天也離去了,又一個夏天,寶寶們剛滿一歲,原本豆腐一樣的小初生,現在已懂得詐睡,搶吃雪糕,做了壞事就偷偷陰笑的小人兒了。而我,也由初為人母時那種徬徨,無助,與不知所措中成長過來。現在的我,雖然間中也覺得疲累不堪,有時,特別是深夜,一個人睡不著的時候,也會因著自己人生目標之類的題目茫然起來,但整體而言,還是覺得,有孩子的生活很快樂。
當了一年母親,我比之前想多了一些事,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身邊朋友與子女的關係,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之類,久而久之,我內心一些想法/價值觀也變得或清晰或鞏固起來。這個題目本身可以大大伸展出去,但我今天只想講兩點,都是跟照顧孩子有關的。
一,別想太多將來。我發現,很多父母與子女間的問題,源自父母太過擔心子女日後會怎樣怎樣,讀不讀書,會不會去索k,會不會被人搞大個肚之類,於是,為避免小鬼日後會變成上述所言的,現在開始,就要忽略現在。但孩子呢?他們明白才怪。當然,我不是主張人完全不為將來打算,我只是覺得,好應鼓勵孩子好好享受這一刻。種瓜不一定得瓜,而且,人生苦短,大人細路都好,人本來就只能掌握現在。
二,父母對孩子談出發點或動機都是多餘的。因為除卻極端例子,沒父母是不疼愛孩子的,當動機不重要,方法就顯得很重要了。我見過太多父母,心口貼了個愛字,做了大量或錯或多餘的事。我會提點自己,不要對孩子說,「媽也是為你好才要你什麼什麼」一類廢話,我可以做的,並不是滿足自己的管理欲,大概是努去去找適合的方法,帶著尊重的心,觀察孩子的真正需要。
怎樣,今天這篇像不像報紙的育兒專題?哈哈,就記下這兩點吧。
如今,春天也離去了,又一個夏天,寶寶們剛滿一歲,原本豆腐一樣的小初生,現在已懂得詐睡,搶吃雪糕,做了壞事就偷偷陰笑的小人兒了。而我,也由初為人母時那種徬徨,無助,與不知所措中成長過來。現在的我,雖然間中也覺得疲累不堪,有時,特別是深夜,一個人睡不著的時候,也會因著自己人生目標之類的題目茫然起來,但整體而言,還是覺得,有孩子的生活很快樂。
當了一年母親,我比之前想多了一些事,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身邊朋友與子女的關係,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之類,久而久之,我內心一些想法/價值觀也變得或清晰或鞏固起來。這個題目本身可以大大伸展出去,但我今天只想講兩點,都是跟照顧孩子有關的。
一,別想太多將來。我發現,很多父母與子女間的問題,源自父母太過擔心子女日後會怎樣怎樣,讀不讀書,會不會去索k,會不會被人搞大個肚之類,於是,為避免小鬼日後會變成上述所言的,現在開始,就要忽略現在。但孩子呢?他們明白才怪。當然,我不是主張人完全不為將來打算,我只是覺得,好應鼓勵孩子好好享受這一刻。種瓜不一定得瓜,而且,人生苦短,大人細路都好,人本來就只能掌握現在。
二,父母對孩子談出發點或動機都是多餘的。因為除卻極端例子,沒父母是不疼愛孩子的,當動機不重要,方法就顯得很重要了。我見過太多父母,心口貼了個愛字,做了大量或錯或多餘的事。我會提點自己,不要對孩子說,「媽也是為你好才要你什麼什麼」一類廢話,我可以做的,並不是滿足自己的管理欲,大概是努去去找適合的方法,帶著尊重的心,觀察孩子的真正需要。
怎樣,今天這篇像不像報紙的育兒專題?哈哈,就記下這兩點吧。
2011年7月2日
《建黨偉業》
我本來是抱著看明星的心態入場的,但一邊看,我也禁不住要插嘴一份,電影浪費了好一群星光熠熠,浪費了好好描寫一場著名革命的機會。
任何革命都是充滿矛盾與爭扎的,比如領袖自有他的弱點,比如一些較保守的老百姓大概對新思維會很反感,革命中所使用的方法也未免具爭議性,但這電影完全將這些略過,除了胡適算是有一句口頭質疑之外,整齣電影都在隱惡揚善,陽光鼓勵,加上字幕久不久便會出現偉大/邁向/祖國之類的字眼,到及後一群大男人哭著擁著唱國際歌,到片尾再加插那蕭亮般字正腔圓什麼「偉大的共產黨」的VO作結,甫出場時,不感到肉麻實在有鬼。
電影還有什麼是超現實呢?毛澤東是俊男都算了,他老婆也是大美人,一群革命黨不是張震,就是吳彥祖,王力宏,陳坤,天呀,陳坤做周恩來真俊秀呀,有他在,連我也想加入共產黨,我看俊男都看飽了,再去質疑其他東西實在是我的問題是吧。只是我又禁不住想起另一齣電影《夏菲米克時代》,同是講社會運動,人家亦有辛潘有占士法蘭高,但整體感覺還有血有肉得多了。
任何革命都是充滿矛盾與爭扎的,比如領袖自有他的弱點,比如一些較保守的老百姓大概對新思維會很反感,革命中所使用的方法也未免具爭議性,但這電影完全將這些略過,除了胡適算是有一句口頭質疑之外,整齣電影都在隱惡揚善,陽光鼓勵,加上字幕久不久便會出現偉大/邁向/祖國之類的字眼,到及後一群大男人哭著擁著唱國際歌,到片尾再加插那蕭亮般字正腔圓什麼「偉大的共產黨」的VO作結,甫出場時,不感到肉麻實在有鬼。
電影還有什麼是超現實呢?毛澤東是俊男都算了,他老婆也是大美人,一群革命黨不是張震,就是吳彥祖,王力宏,陳坤,天呀,陳坤做周恩來真俊秀呀,有他在,連我也想加入共產黨,我看俊男都看飽了,再去質疑其他東西實在是我的問題是吧。只是我又禁不住想起另一齣電影《夏菲米克時代》,同是講社會運動,人家亦有辛潘有占士法蘭高,但整體感覺還有血有肉得多了。
2011年6月22日
2011年6月18日
連結 《值得不值得》
prue,我太喜歡你這篇,請容我連結:http://woodyprudence.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_16.html
我不是許涼涼,但我大概很能理解她的想法。思考值得不徝得的人,還有一個共通,就是一般都不太喜歡活在當下,他們計算的,是現在的付出,在十九幾世之後,究竟有沒有回報。
我不知道,我有時也會杞人憂天,但大多時,我都會努力提自己將來的事別想太多。特別是當了母親之後,有很多人問我,你讀那麼多書(不好意思也要說我是個笨蛋碩士生),放棄找全職工作去照顧孩子值得嗎?
我每次都是支吾其詞,一時說值,一時說不值,一時說不知道,原因是我腦內根本沒有這種思考模式,我知道解釋不會清楚,隨便亂說算了。
有什麼值得不值得呢?有人說,孩子一歲時,懂得對自己笑,懂得叫媽媽,是最好回報;有人一心一意想養兒防老,說生兒育女是人生最大的投資。但於我,坦白說,我也很喜歡看兒女笑,我猜,日後老了,有子女在旁也很幸福,但假如他們不對我笑,不理我,甚至變了個白痴,現在的我,大概也只能全力照顧孩子,因為這是我當下最想而認為最該做的事。
「愛就愛,恨就恨,喜歡便認命了,受到召喚便往前衝了,命運來了就哎著牙挺著胸受了。」我大概也是許涼涼吧。
又有另一個可能,是我根本不相信命運的必然性。我種下一個因,未必會得到必然的果。我一心一意對孩子,他們日後很討厭我也不定,像日本人一樣抬我上山棄掉我也不定,人與人相處太多變數,世界每日都發生新奇事和意外,當一個人活在世上不相信種花得花,那便只能做當下最想做的事,也更不容去想值不值得了。
prue,其實想謝謝你,你是少數會明白這種心情的人。特別是幾個月前,就連我媽媽也質疑我全職照顧孩子放棄工作值不值得,我心裡就更珍惜視這種想法為一回事的人。我不是想責怪親人,他們也有自己的價值觀,但,嗯,你知道嗎,一個母親這樣問她的女兒,潛台詞是什麼?不用回答,你只要看她當年的選擇就明白了。
我不是許涼涼,但我大概很能理解她的想法。思考值得不徝得的人,還有一個共通,就是一般都不太喜歡活在當下,他們計算的,是現在的付出,在十九幾世之後,究竟有沒有回報。
我不知道,我有時也會杞人憂天,但大多時,我都會努力提自己將來的事別想太多。特別是當了母親之後,有很多人問我,你讀那麼多書(不好意思也要說我是個笨蛋碩士生),放棄找全職工作去照顧孩子值得嗎?
我每次都是支吾其詞,一時說值,一時說不值,一時說不知道,原因是我腦內根本沒有這種思考模式,我知道解釋不會清楚,隨便亂說算了。
有什麼值得不值得呢?有人說,孩子一歲時,懂得對自己笑,懂得叫媽媽,是最好回報;有人一心一意想養兒防老,說生兒育女是人生最大的投資。但於我,坦白說,我也很喜歡看兒女笑,我猜,日後老了,有子女在旁也很幸福,但假如他們不對我笑,不理我,甚至變了個白痴,現在的我,大概也只能全力照顧孩子,因為這是我當下最想而認為最該做的事。
「愛就愛,恨就恨,喜歡便認命了,受到召喚便往前衝了,命運來了就哎著牙挺著胸受了。」我大概也是許涼涼吧。
又有另一個可能,是我根本不相信命運的必然性。我種下一個因,未必會得到必然的果。我一心一意對孩子,他們日後很討厭我也不定,像日本人一樣抬我上山棄掉我也不定,人與人相處太多變數,世界每日都發生新奇事和意外,當一個人活在世上不相信種花得花,那便只能做當下最想做的事,也更不容去想值不值得了。
prue,其實想謝謝你,你是少數會明白這種心情的人。特別是幾個月前,就連我媽媽也質疑我全職照顧孩子放棄工作值不值得,我心裡就更珍惜視這種想法為一回事的人。我不是想責怪親人,他們也有自己的價值觀,但,嗯,你知道嗎,一個母親這樣問她的女兒,潛台詞是什麼?不用回答,你只要看她當年的選擇就明白了。
2011年6月15日
假如你懷念青春期的戀愛
去看《愛情潛水》吧,你總會找到自己的影子。那種動不動就激動,自己也不知自己是誰,不確定的心思,患得患失的愛情,就像沒發生過,也像昨天發生一樣。導演分明是大師的擁戴者,我打死也不信他不崇拜貝托魯奇,杜魯福,奇斯洛夫斯基,很多畫面根本是向這些大師致敬。當然,電影本身很english,你看男主角那件黑色校褸,還有一團糟的髮型,你就感覺很english了。:)
2011年6月10日
2011年6月9日
《乘著光影旅行》
在這之前,我知道李屏賓,但我不知道他是這麼厲害的。他就是這樣單人匹馬,靠那雙一看便知幹粗活的手,將攝影機抬到肩膀上,拍出《戀戀風塵》,《花樣年華》,《最好的時光》,《海上花》。他留著大鬍子,說話聲細細的,又慢吞吞的,給人的感覺很藝術家,又很謙虛。
這電影記錄著這個攝影師一直以來的工作,我看得很感動,特別是描寫他與家人關係的那些段落,他說,他其實可以選擇留在家做一些其他賺錢的事,但一世也不會快樂,所以他最終放棄了家庭生活,四處闖蕩,沒錯,很自私,但也是他的選擇,他的命,這世界沒有事事完美的事,一選擇這個就有另一個代價,就算這麼著名的攝影大師也不例外。
電影很多段落我也難忘,我不準確地記得每個字,但大致如下:
這電影記錄著這個攝影師一直以來的工作,我看得很感動,特別是描寫他與家人關係的那些段落,他說,他其實可以選擇留在家做一些其他賺錢的事,但一世也不會快樂,所以他最終放棄了家庭生活,四處闖蕩,沒錯,很自私,但也是他的選擇,他的命,這世界沒有事事完美的事,一選擇這個就有另一個代價,就算這麼著名的攝影大師也不例外。
電影很多段落我也難忘,我不準確地記得每個字,但大致如下:
- 舒淇說:「其他攝影師老是叫我怎樣怎樣,臉要朝那方向,但賓哥呢,就只有他叫我做自己,然後他就自己抓頭髮。」
- 「你不觀察光影,你永遠不容易掌握到好的光影,有些東西就是這樣,你不關心它,它不會是你的。」
- 「我很少被光影打動,反而,是因為燈擺了在某個地方之後,演員在光影之中的表現令你感動,是演員的動作令光變得有生命。」
- 賓哥在筆記本上寫上:黑色的層次,紅色的華麗。
- 「我拍的時候,只想表現一個景物依舊,時光流逝,人事已非,生命還有希望,一點點光。」
- 姜文說:「我們來到沙漠,天氣很差,我本來想拍晴天的,李屏賓卻說,『上天賜你沙漠中一場大雪,你不是應該好好利用嗎?』他的話為我帶來希望。」
2011年6月7日
我所喜歡的拿度
- 喜歡拿度,因為他渾身就是一種對運動的熱情。
- 正常的運動員當然也追波,但像他一樣,如獅子般飢餓,不弄到自己滿頭大汗不行,拼死咬著球不放,外人看來無可能追上的也要追,追到了還要咆哮,狠狠揮棒,怎樣?這就這是我喜歡的拿度了。
- 當然,他麥子膚色,長得好看,身型完美,也為他取得不少分數。 :)
- 但,這小子最最吸引我的,還是他的性格當中,似乎有種矛盾,脆弱,易敏東西。
- 還記得2009年澳洲網球公開賽嗎?
- 那年,小拿度第一次在決賽中打敗他的偶像費特拿。
- 費特拿失手寶座,在頒獎台上泣不成聲,一代球王的感慨,大家也很能理解。
- 但小拿度呢?他首次捧起獎盃,臉上流露的,卻不是少年輕狂,而是一臉愧疚的說對不起,抱歉自己打贏了費特拿,接著自己也不知所惜的哭起來。
- 由那刻開始,我覺得這小孩子真有趣。
- 我一直受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也令我覺得,真正的冠軍人馬,心場一般都很硬,很少會關心到失敗者的感受的。
- 但他這一場道歉,打破了這個印象。
- 至及後,拿度和費特拿多番交手,都是拿度勝算較多,然而,事實怎樣證明都好,他似乎還未能接受自己比費特拿強。記者每次提問,他總是說:無人可以真真正正打敗費特拿!如果你們認為我比費特拿強,那你們就是不懂網球了。
- 怎樣?究竟是怎的一回事呀,一方面很抱歉,一方面又要戰勝;一邊要攻對方弱點,一邊又欣賞對方的打法;對方既是自己的偶像,又是敵人;要狠狠的打個痛快,贏了卻又感慨萬千。
- 不知道,但除非他是個真正的戲子佬,否則,這種矛盾與孩子氣的性格,又怎可以令他奪得一次又一次的冠軍呢?但事實上,他卻又是三番四次的冠軍呀。
- 今年的法網,拿度又戰勝了,從精華片段裡看,他揮出致勝一球後,第一時候還是跑去費持拿耳邊說了點什麼,很短速,但很耐人尋味,值得再三細看,與你們分享。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hKAGPSPApI&feature=related
2011年6月4日
2011年5月29日
《不再讓你孤單》
劉燁真的太厲害了,厲害到一個可怕的程度,我幾乎是一開場已忘了他是劉燁,他本來就是方鎮東,拿著吉他自彈自唱的方鎮東,溫柔又脆弱的方鎮東,遇上跟他一樣孤單的李小姐。當演員可以令觀眾忘記他是演員的時候,自然會蓋過劇本的弱點,或者說,劇本本身是怎樣都不再重要了。
很傷感,劉燁和舒淇兩人一碰面已有一種傷感的味道,當中雖然是那麼多巧合(兩人竟然同樣遇到那麼多慘事),但電影播到一半,我已淚流不止了,作為觀眾我已相信了這個故事,至完場時,心裡一熱,我真的很想知道,現實中的劉燁,怎會沒愛過舒淇?正如我當年打死也不信他沒愛過胡軍一樣。我也好奇,劉燁現實中的太太,又可以怎想呢?老公這樣有魅力,應該替他驕傲,還是憂心?
回家後我上網找資料,才知道劉偉強原本想拍香港男警配內地女子的,他本打算用劉德華當男主角,但劉德華沒接,劉燁補上,我認為這絕對是塞翁失馬,雖然,知道知道,劉德華喎,誰不喜歡劉德華呢?這也絕對是票房保證,但劉德華演技怎樣進步都好,他演任何角色也只會是劉德華,又怎可以跟劉燁相比?如果我是劉導,劉燁假如不肯做方鎮東,這電影不如告吹算了。
很傷感,劉燁和舒淇兩人一碰面已有一種傷感的味道,當中雖然是那麼多巧合(兩人竟然同樣遇到那麼多慘事),但電影播到一半,我已淚流不止了,作為觀眾我已相信了這個故事,至完場時,心裡一熱,我真的很想知道,現實中的劉燁,怎會沒愛過舒淇?正如我當年打死也不信他沒愛過胡軍一樣。我也好奇,劉燁現實中的太太,又可以怎想呢?老公這樣有魅力,應該替他驕傲,還是憂心?
回家後我上網找資料,才知道劉偉強原本想拍香港男警配內地女子的,他本打算用劉德華當男主角,但劉德華沒接,劉燁補上,我認為這絕對是塞翁失馬,雖然,知道知道,劉德華喎,誰不喜歡劉德華呢?這也絕對是票房保證,但劉德華演技怎樣進步都好,他演任何角色也只會是劉德華,又怎可以跟劉燁相比?如果我是劉導,劉燁假如不肯做方鎮東,這電影不如告吹算了。
2011年5月23日
英超 曼聯捧盃

捧盃其中一樣好看的,是平時千方百計要收起的家人,今天通通歡迎曝光。你看費SIR和家人的相處,看他們之間行路的距離,他的肢體動作,大概也能想像他在家中也是阿SIR是吧?
Zach 和 Libby真的長大了很多呀。
超喜歡看孖仔同場, 整日在猜他們是否會有心靈感應, 又想起足球小將的情節。
想想吧, 兩兄弟雖然一起長大, 但兩個獨立的人, 能發展出共同興趣, 踢得咁勁, 甚至能同時效力最強球隊, 當中曾有的比較, 曾付出的努力與運氣, 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聽說朗尼的寶是早產兒, 看來還是很壯呢。
維迪的小兒有點怕呀, 小手貼在爸的心口。
無論捧幾多次都很開心呀, 畢竟, 又辛苦一年了。
2011年5月19日
《B+偵探》(含劇情,未看的別看)
喜歡看東南亞風情,喜歡看畫面鮮明的用色,郭富城嘛,怎看也英俊得很,但看罷的第一感是,導演與其想拍出好電影來,不如說喜歡以賣弄氣氛,控制觀眾的情緒為樂。
劇情一直推進,何時要觀眾抺一額汗?何時要鬆一口氣?音響幾時大幾時細?一切似乎都企圖計準,偏偏,劇本本身就弱得很,對白又著跡得很,這跟本來的準確就離開遠了。
別說我本來就是個偵探迷了,我相信,就是盲的,只要進場聽到一開場那個小朋友的普通話,到疑犯第一次出現又是一口普通話,要人猜不到兇手是誰實在很有難度。
究竟,好端端,為何要將對白說得坦白?為何要用普通話的前設?而不乖乖地隱藏線索呢?我唯一想到的,是導演也知道劇本弱,知道自己說服力不夠,而且,他並不尊重觀眾對故事的想像以及理解能力。
當然,導演是拍鬼片出身,或者他自有一套,或者他覺得兇手是誰不重要,所以獨沽一味靠嚇拍這電影,只是,這麼一來,失卻了查探,推理,伏線,動機諸如此類重要元素的偵探片,對偵探迷來說,看完是會有一定程度的生氣。
我好期待香港有好看的偵探片,也一廂情願期盼,應該會有的是吧?
劇情一直推進,何時要觀眾抺一額汗?何時要鬆一口氣?音響幾時大幾時細?一切似乎都企圖計準,偏偏,劇本本身就弱得很,對白又著跡得很,這跟本來的準確就離開遠了。
別說我本來就是個偵探迷了,我相信,就是盲的,只要進場聽到一開場那個小朋友的普通話,到疑犯第一次出現又是一口普通話,要人猜不到兇手是誰實在很有難度。
究竟,好端端,為何要將對白說得坦白?為何要用普通話的前設?而不乖乖地隱藏線索呢?我唯一想到的,是導演也知道劇本弱,知道自己說服力不夠,而且,他並不尊重觀眾對故事的想像以及理解能力。
當然,導演是拍鬼片出身,或者他自有一套,或者他覺得兇手是誰不重要,所以獨沽一味靠嚇拍這電影,只是,這麼一來,失卻了查探,推理,伏線,動機諸如此類重要元素的偵探片,對偵探迷來說,看完是會有一定程度的生氣。
我好期待香港有好看的偵探片,也一廂情願期盼,應該會有的是吧?
2011年5月18日
2011年5月17日
我最近對電影都好苛刻呀
- 《觀音山》:陳柏霖呀陳柏霖!由《藍色大門》開始就是你了。天呀,這總不成是整齣電影的感想吧?我覺得張艾嘉演人生無常很好看,那最後的跳與不跳,換轉是我會選擇?很大機會都是跳吧?三個年輕人坐火車頂很好看,青春的光陰就是這樣吹著風一點一滴過,然而,韓寒評這電影說什麼「血灑青春」,未免有點兒太作狀了。可以拍得更好的電影。
- 《情約奇藝坊》:w,我看了,但坦白說又不是特別喜歡,可能由一開始便已猜到九成的劇情了,另外一個大原因是我感受不到女主角的魅力,那不只是漂不漂亮的問題(我有時也覺得全知賢很醜,但她很有魅力),很難投入兩個男主角死心塌地的爭奪她。不過,大象很可愛,奧古斯很好戲,吸血鬼先生也英俊得過份,那似笑不笑的表情好扮野,但迷死人。:P
2011年5月12日
2011年5月6日
有關 拉登之死
同意同意,美軍殺拉登,確實說明了什麼叫以牙還牙,以暴易暴,血債血償。但如今竟有很多人開始同情起拉登來,我在想,人的記憶有時實在是相當的不可靠。拉登喎,那個動一根手指便將雙子塔拉倒,乾咳一聲便將無數無辜百姓炸得粉碎的大魔頭喎?
當然,你可以說什麼「法律自有制裁」一類的政治正確論,我一直受的教育也告訴我,交給法律,必定是最容易,而且所謂最正確的做法。然而,我也不想否則,心底裡,其實贊同奧巴馬今次的決定。
法律可以懲罰一個人到什麼程度?不殺的話,漫長的訴訟,各地信徒的聲援,以及人權什麼什麼一類的聲音,會令這個魔頭還有幾多借口去好好活著?
面對體面的人要用體面的做法,但面對爛仔呢?有時,不得不以爛仔的手段對付?
當然,死者而已,過去無法改寫,拉登死十次也於事無補。一些基督徒或佛教徒,相信,也會勸世人寬恕或者放下之類,然而,如果任何事都能說一句放下就放下,這個世界就可以說是沒有什麼再是重要的了。
如果我是奧巴馬,即使要我背負世人的指責,要我親手交還諾貝爾和平獎,或者下台,我大概也會推出殺無赦這道令牌,用我自己的方法主持公道,以祭當年慘死的亡靈。(這大概也說明了我是一個怎樣的人,也說明了我無法成為任何教徒的原因是吧?)
而事實上,痛快死去,對一個大魔頭而言,是便宜了,不信你看看電影《謎情追兇》,當中正正說的就是類似的一個故事。
當然,你可以說什麼「法律自有制裁」一類的政治正確論,我一直受的教育也告訴我,交給法律,必定是最容易,而且所謂最正確的做法。然而,我也不想否則,心底裡,其實贊同奧巴馬今次的決定。
法律可以懲罰一個人到什麼程度?不殺的話,漫長的訴訟,各地信徒的聲援,以及人權什麼什麼一類的聲音,會令這個魔頭還有幾多借口去好好活著?
面對體面的人要用體面的做法,但面對爛仔呢?有時,不得不以爛仔的手段對付?
當然,死者而已,過去無法改寫,拉登死十次也於事無補。一些基督徒或佛教徒,相信,也會勸世人寬恕或者放下之類,然而,如果任何事都能說一句放下就放下,這個世界就可以說是沒有什麼再是重要的了。
如果我是奧巴馬,即使要我背負世人的指責,要我親手交還諾貝爾和平獎,或者下台,我大概也會推出殺無赦這道令牌,用我自己的方法主持公道,以祭當年慘死的亡靈。(這大概也說明了我是一個怎樣的人,也說明了我無法成為任何教徒的原因是吧?)
而事實上,痛快死去,對一個大魔頭而言,是便宜了,不信你看看電影《謎情追兇》,當中正正說的就是類似的一個故事。
2011年5月1日
《母親的告白》
電影《母親的告白》很有口碑,我今天看了,很想第一時間記下感受。
坦白說,我並不喜歡這故事,用客觀角度看,佈局及氣氛很好,我也被吸引進去,但未及離開電影院,我已渾身不對勁了,思前想後,我懷疑故事本身的動機,特別是它以「告白」來說故事,似乎欠缺說服力。
如果你是女主角(母親),擁有這樣可怕的一段過去,你會選擇在遺書中對子女作出告白嗎?我以一個母親身份來說,我打死不會,我寧願將事實永永遠遠埋進墓裡,也絕不希望將那些摧毀性的東西遺留半點給子女。
想想吧,將真相曝光,對誰有益呢?雙生兒?大兒子?母親自己?還是一群無關痛癢的政治人物?
假若,母親想說的是過往自己做的一段錯事,希望子女引以為鑑的話,還說得過去;如果電影片尾不是打正愛的旗號,還說得過去;又或者,假若,故事是用一種「不小心被揭發」而不是「告白」手法,還說得過去。 但是,但當中涉及的,是一段過去了,無可逆轉的宿命,任由多努力也擺卻不來,這樣一來,要下一代知道真相,除了令大家通通受罪,令大家的將來更茫然,更痛苦,更難面對自己之外,告白本身,有何用意?(特別是大兒子,他知道自己的過往之後,還能怎樣繼續日後的生活?)
有關命運的故事相信是有很多創作人窮一生都在努力想寫的。有些出色的同類故事,令人產生共鳴,叫人感嘆生命裡原來早就種下像密碼一樣的玄機,但最終還是希望在無力裡帶出勇氣,在黑暗中撒出一線光明;但這一齣,雖然在片尾的信中故意提過有關團聚與愛的什麼,但於我,這片尾的訊息跟主題偏差,是一齣充滿巧合與無力感的悲劇。
坦白說,我並不喜歡這故事,用客觀角度看,佈局及氣氛很好,我也被吸引進去,但未及離開電影院,我已渾身不對勁了,思前想後,我懷疑故事本身的動機,特別是它以「告白」來說故事,似乎欠缺說服力。
如果你是女主角(母親),擁有這樣可怕的一段過去,你會選擇在遺書中對子女作出告白嗎?我以一個母親身份來說,我打死不會,我寧願將事實永永遠遠埋進墓裡,也絕不希望將那些摧毀性的東西遺留半點給子女。
想想吧,將真相曝光,對誰有益呢?雙生兒?大兒子?母親自己?還是一群無關痛癢的政治人物?
假若,母親想說的是過往自己做的一段錯事,希望子女引以為鑑的話,還說得過去;如果電影片尾不是打正愛的旗號,還說得過去;又或者,假若,故事是用一種「不小心被揭發」而不是「告白」手法,還說得過去。 但是,但當中涉及的,是一段過去了,無可逆轉的宿命,任由多努力也擺卻不來,這樣一來,要下一代知道真相,除了令大家通通受罪,令大家的將來更茫然,更痛苦,更難面對自己之外,告白本身,有何用意?(特別是大兒子,他知道自己的過往之後,還能怎樣繼續日後的生活?)
有關命運的故事相信是有很多創作人窮一生都在努力想寫的。有些出色的同類故事,令人產生共鳴,叫人感嘆生命裡原來早就種下像密碼一樣的玄機,但最終還是希望在無力裡帶出勇氣,在黑暗中撒出一線光明;但這一齣,雖然在片尾的信中故意提過有關團聚與愛的什麼,但於我,這片尾的訊息跟主題偏差,是一齣充滿巧合與無力感的悲劇。
2011年4月25日
2011年4月18日
出爐影帝 謝霆鋒
謝霆鋒拿影帝了,在頒獎台上,他說了一段話,我認為震撼非常,我不一五一十記得,但意思是這樣的:
「十幾年前,當我老豆聽我說拿新人獎,他冷笑對我說:『你想拍電影?你老豆我,想當年,拍過幾多百部電視,幾多百部電影......』那時,我將獎一屁股放在他檯上,心裡質問他,幾多齣電影重要嗎?你拿過金像影帝嗎?」
嘩,怎樣?你認為怎樣?儘管他說完這番話之後,再跟老豆說幾句對不起,說什麼老豆才是真正影帝之類的廢話,但我認為上半段絕對令人有想像空間。一個小子年紀輕輕獲獎,不是多謝父母,而是抱一種「今次我仲唔威過你」的態度出來,你可以想像,這小子一路的成長,中間承受過幾多壓力?他有多害怕自己會一事無成?多想擺脫父親的影子?多希望父親能接受他,看得起他?
我又想起,這小子平時行出來說話的嘴臉,想起他曾交往的女友,他娶的老婆,他搞的生意,中間,有多少是打從心底喜歡?又有多少,是抱著要在世人前耀武揚威一次的心態?
謝霆鋒的演技我早就不懷疑了,只是,我似乎今天才明白,這小子為何老是一副反叛格,對這個世界諸多不滿的同時,又那麼需要別人認同?為何要將自己的人生搞到不複雜不心息?或者,就是因為他先天宿命,令他的人生本來就比他演的角色更加有戲。期待這小子更多的電影,也期待他人生這齣無法隱藏的true man show。
「十幾年前,當我老豆聽我說拿新人獎,他冷笑對我說:『你想拍電影?你老豆我,想當年,拍過幾多百部電視,幾多百部電影......』那時,我將獎一屁股放在他檯上,心裡質問他,幾多齣電影重要嗎?你拿過金像影帝嗎?」
嘩,怎樣?你認為怎樣?儘管他說完這番話之後,再跟老豆說幾句對不起,說什麼老豆才是真正影帝之類的廢話,但我認為上半段絕對令人有想像空間。一個小子年紀輕輕獲獎,不是多謝父母,而是抱一種「今次我仲唔威過你」的態度出來,你可以想像,這小子一路的成長,中間承受過幾多壓力?他有多害怕自己會一事無成?多想擺脫父親的影子?多希望父親能接受他,看得起他?
我又想起,這小子平時行出來說話的嘴臉,想起他曾交往的女友,他娶的老婆,他搞的生意,中間,有多少是打從心底喜歡?又有多少,是抱著要在世人前耀武揚威一次的心態?
謝霆鋒的演技我早就不懷疑了,只是,我似乎今天才明白,這小子為何老是一副反叛格,對這個世界諸多不滿的同時,又那麼需要別人認同?為何要將自己的人生搞到不複雜不心息?或者,就是因為他先天宿命,令他的人生本來就比他演的角色更加有戲。期待這小子更多的電影,也期待他人生這齣無法隱藏的true man show。
2011年4月15日
2011年4月13日
《單身男女》
知道知道,脫離現實,超級糖衣,但如果你跟我一樣,看到海報本身就知道結局慘極有限,本來就打算買包爆谷開開心心的進場放鬆心情呢,大概選擇沒錯。
哪個女子不想做高圓圓呢?又靚又可愛都算了,竟然同時遇上兩個英俊,有錢,還算有點才華的男子拼死討自己歡心,這種怪事,你別妄想現實裡會發生了,不如踏踏實實看導演編劇怎樣發夢發到盡吧。
兩男爭一女還可以怎樣?古天樂和吳彥祖,放在你面前,你會怎選?投資才子vs建築師。攀石健將vs廚藝高手。愛很簡單vs我願意。同樣都會變魔術,唱情歌,去高級餐廳,還可以隨時買車 買樓 買鑽戒 或者設計一棟以你為靈感的建築物,諸如此類的攻勢,怎樣,喜歡哪個?
相信大多女子都會選吳吧,因為他比古還要多了一項專一。但如果我是女主角,或者以戲劇來說呢,我認為選古比較開心。吳太完美了,古呢?他藏不住遇上美女時的鼻血,說普通話時咸咸淡淡超爛好笑,孩子氣到極,想大男人又大男人不來,怎樣,這男子不是挺可愛嗎?當然,我說的是假如我是女主角,現實,你大概很難想跟一個跑車上長期放有安全套的男人過世吧?(小小註腳:我本來就比較喜歡古天樂,我覺得他一站出來什麼也不說本身就有一種尷尷尬尬的喜劇味,哈哈哈)
哪個女子不想做高圓圓呢?又靚又可愛都算了,竟然同時遇上兩個英俊,有錢,還算有點才華的男子拼死討自己歡心,這種怪事,你別妄想現實裡會發生了,不如踏踏實實看導演編劇怎樣發夢發到盡吧。
兩男爭一女還可以怎樣?古天樂和吳彥祖,放在你面前,你會怎選?投資才子vs建築師。攀石健將vs廚藝高手。愛很簡單vs我願意。同樣都會變魔術,唱情歌,去高級餐廳,還可以隨時買車 買樓 買鑽戒 或者設計一棟以你為靈感的建築物,諸如此類的攻勢,怎樣,喜歡哪個?
相信大多女子都會選吳吧,因為他比古還要多了一項專一。但如果我是女主角,或者以戲劇來說呢,我認為選古比較開心。吳太完美了,古呢?他藏不住遇上美女時的鼻血,說普通話時咸咸淡淡超爛好笑,孩子氣到極,想大男人又大男人不來,怎樣,這男子不是挺可愛嗎?當然,我說的是假如我是女主角,現實,你大概很難想跟一個跑車上長期放有安全套的男人過世吧?(小小註腳:我本來就比較喜歡古天樂,我覺得他一站出來什麼也不說本身就有一種尷尷尬尬的喜劇味,哈哈哈)
2011年4月12日
2011年4月6日
長夜
- 這樣說奇怪,但我實在從沒喜歡過睡覺這件事。
- 從小到大,我也有嚴重睡眠問題,不是失眠,睡不熟,就是做太多無聊的夢,以致我絕少能享受人家說一覺睡到大天光的「樂趣」。
- 睡覺於我,較像生理需要,充電式的,用來維持日間的消耗。
- 記憶中睡得最好的時光,都是躺在海邊的。
- 小時候我有個願望,希望我的男友比我更睡不熟,那麼漫漫長夜我便不會寂寞了。
- 不過,你看到我現在還一個人孤苦伶仃在打這篇就知道願望落空啦。
- 事實上,我沒認識任何男子不是一頭栽進枕頭裡呼呼大睡的。
- 這反映了什麼?慘。我喜歡的男子大概都是同一類人?
- 以往失眠,總愛打開雪櫃找啤酒喝,或看舊片子(我的活地阿倫都是這樣看完的),或看書,這幾年胃不好,舊片又感覺差不多了,便戒了那種令人懷念的生活。
- 孩子出生後,一整夜要照顧他們,睡更少了,失眠更是一種奢侈狀態。
- 但奢侈還奢侈,睡不好 終歸是個習慣。
- 反而令人欣喜的,是每天黎明時份,要醒來餵奶的緣故,發現了雀鳥聲原來真的很動聽。
- 而日子有功,我已大概能分出雀鳥聲內的種種訊息了,有時,那又尖又急的,是鳥bb餓了,要吃了;那低音迴響又充滿怒氣的呢,大概是在爭女吧?有時,是愉快地唱歌,或兩隻鳥墜入愛河後翩翩起舞的背景樂。當然,你別叫我求證呀。
- 今天黃昏時小睡了片刻,現在差不多二時了,夜涼如水,我的精神又開始進入迷晃晃卻毫無睡意的狀態。
- 希望不會折騰太久吧。
- 而你呢?你今晚又睡得好嗎?
- 如果你及時看到這個,大概我們是同病相憐,不如認識一下彼此?
2011年3月25日
2011年3月23日
我的流水帳短多了 :P
- 《127小時》:在危難中回憶愛,在深谷間看到陽光。喜歡導演的輕鬆手法,說一個原本可以老土 煽情 可憐的故事,大概,也是真人版本身的樂觀態度吧。
- 《有人喜歡藍》:同意姐說不能和5x2比,但電影的細節想得還不錯的。從小到今,我們的愛情是從誰人身上學來的呢?可怕,但不能否認,由父母而來。女主角不能忍受叫罵的父親,以致男主角暴力一出,她無論如何也覺得要離婚了。男主角呢,他最不能忍受是什麼?女主角像他母親一聲不響的出走。
- 《黑天鵝》:看後心裡不舒服了好幾天,可能因為這陣子自家的經歷,以至看什麼也將父母因素放大。芭蕾舞只是個漂亮的包裝,將之改為寫作,繪畫,演戲什麼也可以。追根究底,是一個是否接受自己本性的故事,究竟人是否真的有「本性」這回事呢?如果不喜歡原來的自己,想改變,想成為黑天鵝,真的要將自己逼成這個樣子嗎?變了黑天鵝之後好快樂嗎?女主角跳了下去,真的體會到所謂完美嗎?電影沒刻意交待這部份,而這樣子留下問號,於我來說,比說教來得好看。
2011年3月14日
一切安好
零,早在你發電郵給我的時候,我已在看1Q84特集了。我看得很慢,病是其一原因,主要還是不捨得看完,而且我竟然有拿起原子筆將重點間著的衝動,而看了一個段落之後,我又想重覆翻看。太有意思了,村上寫寫作背後的事,平時我會跟這老朋友在作品裡談話,今次呢,則看到他坦白談自己。讀第一天的某段訪問,我直想哭,那段是這樣的:
「寫著之間,漸漸知道一件事,就是年幼時代,少年時代,自我其實仍受過各種傷痛。說起來,不管任何人,在什麼樣的環境長大,成長過程中都會分別受過傷,都有被傷害過。只是沒有留意到那事情而已。
可能在結了婚、獨立了,一心一意地工作之間知道的也不一定。自己某種意義上失去了,受傷了,受害了。過去以為在和平的環境中沒問題地悠哉長大,過著還可以的幸福少年時代。然而說不定不只是這樣。
我並不是在責備父母。父母也盡了力。任何動物都一樣。都把要活下去該知道的know-how傳遞給孩子。人的情況和其他動物不同,因為運作著非常複雜的社會生活,因為know-how也變得更複雜。不過傳遞know-how這件事,某種意義上是讓迴路閉鎖起來的行為。這點明白嗎?
-很明白
所以,我自立了、自由了,自己工作,隨著建立起自己的生活系統之後,才漸漸知道自己受了多大的傷。似乎提了好幾次,但我並不是在批判雙親。雖然想法和生活方式都完全不同,這沒辦法。只是從這種、從那痛苦、從那乖離的感覺,衍生出自己內在的故事來而已。」第29 & 32頁
我也很明白呀,村上透過寫作明白自己這種傷痛,我呢,幾乎是最近才發現,自己藉著懷孕以及生兒育女這事,了解到過去自己無以名狀的受傷,那種受傷是我不想,但也不想否認,是來自我的父母的。我很感謝村上春樹,因為他讓我獲得閱讀給人類最原始的快慰,那就是共鳴感。與你分享。
「寫著之間,漸漸知道一件事,就是年幼時代,少年時代,自我其實仍受過各種傷痛。說起來,不管任何人,在什麼樣的環境長大,成長過程中都會分別受過傷,都有被傷害過。只是沒有留意到那事情而已。
可能在結了婚、獨立了,一心一意地工作之間知道的也不一定。自己某種意義上失去了,受傷了,受害了。過去以為在和平的環境中沒問題地悠哉長大,過著還可以的幸福少年時代。然而說不定不只是這樣。
我並不是在責備父母。父母也盡了力。任何動物都一樣。都把要活下去該知道的know-how傳遞給孩子。人的情況和其他動物不同,因為運作著非常複雜的社會生活,因為know-how也變得更複雜。不過傳遞know-how這件事,某種意義上是讓迴路閉鎖起來的行為。這點明白嗎?
-很明白
所以,我自立了、自由了,自己工作,隨著建立起自己的生活系統之後,才漸漸知道自己受了多大的傷。似乎提了好幾次,但我並不是在批判雙親。雖然想法和生活方式都完全不同,這沒辦法。只是從這種、從那痛苦、從那乖離的感覺,衍生出自己內在的故事來而已。」第29 & 32頁
我也很明白呀,村上透過寫作明白自己這種傷痛,我呢,幾乎是最近才發現,自己藉著懷孕以及生兒育女這事,了解到過去自己無以名狀的受傷,那種受傷是我不想,但也不想否認,是來自我的父母的。我很感謝村上春樹,因為他讓我獲得閱讀給人類最原始的快慰,那就是共鳴感。與你分享。
2011年3月1日
2011年2月17日
2011年2月9日
只有電影 才令我覺得生活還好
- 《戀人絮語》:不太有印象,感覺很「香港」的愛情片,也有點浪費了陳奕迅。
- 《星光伴我飛》:跟prue交換得來的vcd,我早就聽過這故事了,但即使是跟著我心裡已存的故事走,也覺得是一齣簡單好看的電影。
- 《李小龍》:李治庭很盡力,卻無論如何也無法演好李小龍,他本來就是一個跟李小龍截然不同的人,要他努力撩是鬥非,笑意輕狂,神態自若,是辛苦他了。
- 《迷失某地》:蘇菲亞哥普拉告訴你,多普通多老套的主題,仍可以拍出個人風格。
- 《惡人》:支持妻夫木聰奪影帝!我本來就喜歡他,這次發現他表情的深度。好看的電影。
- 《達利和他的情人》:我花19元在影視店買的。失望。
- 《非常外父3》:跟朋友約好看的賀歲片,幸好投票結果是這齣而不是最強喜事或者我愛香港,這齣至少有「真正的演員」,你知道嗎,繼的士司機後,我從來沒看過羅拔迪尼路其他的電影了,我一邊看,一邊想,Are u talking to me?
2011年1月17日
就讓子彈飛一會兒吧
很久沒有在電影院裡卡卡大笑了,還要是兩個小時絕無悶場接二連三的笑,看電影《讓子彈飛》,有一半笑聲是給電影本身的,另一半笑聲是給電影裡所描寫的現實中國的。
有權勢的人怎樣?屈打成招,貪腐,拉攏勾結。老百姓呢?怕事,做事一窩蜂,誰贏就站在那一邊。幸好有張麻子,他會說,公平最重要,而且會問你,錢重要嗎?不重要。惡霸本身重要嗎?也不重要。什麼才最重要?沒有惡霸才最重要。那即是代表什麼?原則最重要。這個世界竟然還有人會拍一齣電影告訴你原則最重要,太型了。
電影的結尾,好一場土匪鬥惡霸,說明了一場革命如何才能成功。你堂堂正正叫群眾拿真槍實彈去打惡霸嗎,別傻了,惡人雖不是想像中惡,但人性也太怕事了,要成功就不得耍點手段,玩大佢,有多大玩多大,以假亂真,最重的,還是要等,沒有革命是一時三刻見功的,讓子彈飛一會兒吧,或許就會啪啪啪的看到威力。電影名字實在是改得太好了。
好好看,好過癮的電影,風趣,神彩飛揚,夠荒唐,夠膽量,正中就是我喜歡的片子。我只是有點好奇電影竟可在內地播放,簡直像掩眼法一樣。這電影沒葛優恐怕演不成吧,而我以前也從不知道羌文是這樣有型的,還要自編自導自演,真是他媽的太有型了。推薦。
有權勢的人怎樣?屈打成招,貪腐,拉攏勾結。老百姓呢?怕事,做事一窩蜂,誰贏就站在那一邊。幸好有張麻子,他會說,公平最重要,而且會問你,錢重要嗎?不重要。惡霸本身重要嗎?也不重要。什麼才最重要?沒有惡霸才最重要。那即是代表什麼?原則最重要。這個世界竟然還有人會拍一齣電影告訴你原則最重要,太型了。
電影的結尾,好一場土匪鬥惡霸,說明了一場革命如何才能成功。你堂堂正正叫群眾拿真槍實彈去打惡霸嗎,別傻了,惡人雖不是想像中惡,但人性也太怕事了,要成功就不得耍點手段,玩大佢,有多大玩多大,以假亂真,最重的,還是要等,沒有革命是一時三刻見功的,讓子彈飛一會兒吧,或許就會啪啪啪的看到威力。電影名字實在是改得太好了。
好好看,好過癮的電影,風趣,神彩飛揚,夠荒唐,夠膽量,正中就是我喜歡的片子。我只是有點好奇電影竟可在內地播放,簡直像掩眼法一樣。這電影沒葛優恐怕演不成吧,而我以前也從不知道羌文是這樣有型的,還要自編自導自演,真是他媽的太有型了。推薦。
2011年1月4日
不想浪費
我有以下的vcd,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免費平郵寄給你。如果你想跟我交換當然也歡迎。需要的話請傳電郵到chengyuman@gmail.com 提供姓名及地址。謝謝
八月照相館
時光倒流七十年
酒佬日記
時光倒流的話
無主之城
芳芳
情迷夏灣拿
籠民
高斯福大宅謀殺案
筆姬別戀
畢業生
安妮荷爾
曼克頓
舞出真我I
像我這樣美麗的女子
婚姻生活
常在我心
暗戰
魔法緣未了
藍色夜合花
時光倒流的話
無主之城
芳芳
情迷夏灣拿
籠民
高斯福大宅謀殺案
筆姬別戀
畢業生
安妮荷爾
曼克頓
舞出真我I
像我這樣美麗的女子
常在我心
暗戰
魔法緣未了
藍色夜合花
2011年1月3日
小小回顧
- 過去一年是我人生裡最動盪的一年。
- 就像我永遠不願重看深愛的電影一樣,懷孕這事給我的感覺還要誇張千倍萬倍,那種小生命在體內一天一天成長的巨變,那一路走來的恐懼與不適,以及最終親手擁抱孩子的震撼,凡此種種,我不知道其他人,但於我而言,一次便夠了。
- 但我卻覺得有兄長姐妹一同成長是幸福的。
- 所以我很感激上天,一次過給我一對孩子,還要是一男一女,因為以我的性格與身體情況,我想我是不會,亦不能再懷孕的了。
- 身邊的朋友都教我要聽什麼胎教音樂,事實是,懷孕期間那30多個星期,我一首莫扎特也沒聽,聽古典樂也覺得特別煩,jazz不行,連eason也不行,那我聽什麼呢?周杰倫,那段時間我只有聽他的聲音才能安靜下來。
- 不過那段時期也證明我是個真真正正的電影迷,除了最後兩個月肚子大到連家的樓梯也不能走外,其他時候,我是拼了最後一口氣也要坐的士去看電影的,哈,誇張吧。
- 但小說倒是完全看不到,一本也沒有完成。
- 生產後,有一段不短時候,我不適應新角色與新生活,一度陷入嚴重沮喪與迷失之中,但六個月後的現在,我算是慢慢找回生活的節奏與樂趣了。
- 人說懷孕容易,湊孩子才最痛苦,但我覺得懷孕比湊孩子辛苦萬倍,懷孕只能獨力承擔,但湊孩子可以找人幫手。
- 孩子的童年是屬於大人的,孩子沒有記憶,他們擁有的只有當刻的快樂。
- 傷口不太痛了,頭髮卻越掉越多,應該是荷爾蒙變化的緣故。
- 孩子大得快,現在他們已可以扶著坐起來,有意識地對我笑,以及簡單地用表情表達自己的意願了。
- 有時會捨不得他們長大,比如今天看到他吃拳頭,o嘴,伸舌頭,明天可能已不做了,但有時還是覺得他們長大一點好,至少他們越來越強壯來認識這世界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