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完她寫的《一個人私奔》,封面說,這本書含「五十篇旅遊小說」,幸好坦白說是小說,多少透露是虛構,否則我又要來多個他媽的了。試想想,書中雖有部份是介紹同一個地點,但少則也走遍40多個地方,一個人,由18歲開始有意識地旅行,要在10年間遊歷40多處,即每年最少去4-5次,這個旅遊的頻密度當然不是沒可能,只是,以她日理萬機的律師身份,還說自己一年閒閒地到內地公幹30多次搞上市什麼,這樣做有點太難了是吧?
哈,沒錯,我平時對「起底」這事都很反感的,今次之所以對她特別批判,大概是出於太欣賞了,她的文章很好看,很能抓住細節繼而發展,感情細緻,具個性,文筆不是雕花那種,卻流露著一種瀟洒和乾脆,這種風格若在內地作家裡找,大有人在,但在香港,肯定是超晒班了。
那麼看來,王迪詩不是王迪詩,她是誰呢?或許,她只是據市場定律打造出來的角色,大家都愛看不可能的事,女人看得過癮,甚至代入角色,想像自己也能寸爆一個個宅男,穿起一身名牌咯咯在中環走路;男人呢,則會對她心存幻想,跟她一起嘲笑社會不平事。可惜的是,市場能告訴你什麼賣得不賣得,文筆卻不懂說謊。從文字看來,這幕後寫手,大概是有一定閱歷,男性,本來就是賣文為生的人吧?純粹直覺。
13 則留言:
我完全同意你的說法,自己做呢行更加覺得冇可能一年飛咁多次仲有咁多心情寫文章,睇叔本華,同埋睇施政報告內文!
我買信報也是因為她,太好看了,行文流暢,抵死風趣,見多識廣。我也認為她是男人,哈哈。
PRUE
很多人喜歡看王迪詩,不過他/她的文風/題材實在不是我欣賞的類型...我很久之前翻過蘭開夏道,讀不到兩篇就看不下去了。
最近還好嗎?:)這個星期我放假,如果你有空可以吃個下午茶聚一聚。
我的朋友認識這個王迪詩。不出你們所料,她其實是個中年男子,一個專業寫手。
哈哈...這有沒有破壞你(們)僅存的幻想?
日光
哈哈,其實在某程度上他都是一名「特輯部人士」。事實上,你可能不知道,當年我在特輯部發現不少表面上很低調平庸的員工寫手,內裡卻是某些事情的專家來的,所以王迪詩,我也不排除是此類人物。
今天經過 page one, 拿起了她的王廸詩來看世界來讀,讀了幾頁覺得質素低過信報的很多,也不像她的風格,我絕對有理由相信王廸詩是一個團隊,不是一個人。
PRUE, 其實看她的文章時, 有一刻我也想起你的, 我並非懷疑是你(因為文筆不同),但你同樣是做法律這行而文章寫得很好,又周遊列國呀 :D
零, 你是否覺得她寫的東西有點作狀? 我也不是喜歡她, 不過我欣賞她, 覺得她寫得很得心應手, 很懂得運用文字這工具, 也可以寫得很有情調 ... 我想你會 覺得一個人私奔 較 蘭開好看, 經過書店的話不妨拿來看看. :)
日光, 很久很久沒跟你聯絡了, 你就是很久以前來過的日光嗎? 你好嗎?
你說寫手, 卻不是作家, 作者, 甚至不是寫作人, 感覺好像很機械似的. :D 能不能問, 那人是會不會是陶傑?
TUSS, 哈哈, 特輯部, 明白... 在明報工作真是一段很奇特的日子 :)
匿名, 我覺得構思這個PROJECT或者市場定位可能是一班人, 但寫手應該只一個吧? 一班人一齊寫有點難, 也不太可能吧?
哈哈, 你也不是第一個說看她的文章想起我。我的見識不及她的廣,也沒有 dgs 的教育,也沒有那分尖銳。
都沒有,我很普通。
PRUE
的確是覺得作狀...而且有些形容太非現實了
我相信主力寫手是一個(盡量維持一定的風格), 但後期一定有其他寫手加入(有一段日子,信報的daisy wong 風格太似男人,像轉了人);不過,出idea的應該有一team 人....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