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4頁。當我蓋上這本厚厚的書時,我覺得世界好像又變了另一個樣了,人的表情、天氣、風景、笑臉,通通了變了樣,不是變得更漂亮,而是變得更有層次,更立體。
然後我開始去回憶中學時選修的英國文學,為何沒有帶給我這樣的感覺?可能是因為那時我年紀太小了,也可能是因為那些英國故事政治太正確了,不像這本,挑戰人性的道德,挑戰傳統思想,而且你會驚訝於,寫於1866年的長篇,至今竟可以歷久常新,一點也不過時。
當人類沒有信仰,或者沒有法律的時候,所謂「罪」究竟是什麼的一回事?
書裡面提出幾個有關觀點,比如環境的影響,生活的發展進程,天性之類幾方面,我不打算在這兒討論了,只是,我認為,姑勿論我是否認同當中的論點,但對一個如此主張獨立思考的人,我深感佩服。而我又嘆息於,在現實生活中,在我身邊的朋友,不要說表達自己,就單單是擁有獨立思考能力,不是沒有,但比例上實在太少太少了。
全書只有一個主題,沒有複雜情節,沒有買弄懸疑,所有事情都是在同一個城發生,都是人與人之間的一些對話,但單單看這些對話,已覺得精彩萬分了。而我越來越覺得,越簡單的情節是越難寫得好,而寫得好看的故事大部份都只有簡單的情節的。
我想我應該繼續看經典,經典能給我的東西很不同。但在看另一本前,我也打算休息一會,看一些輕鬆點的,始終,抱著一本夠份量的小說一起走了差不多三星期的路,也花掉不少心思與精神呀。
11 則留言:
原來你也是中學讀英國文學嗎? ^^ 你當年讀些甚麼書?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 一定有它的原因, 通常都很值得讀. 只是會有點用腦及疲累. 正如這本罪與罰, 500 多頁, 看到便有點驚... 哈哈.
s
你是一個很特別的女子。我覺得香港真正讀經典書的人不多了,也同意獨立思考的人很少。
有些你寫過推薦的書,我到書店總會特別留意, 也讀了追風箏的孩子, 還想讀的是不存在的女兒,記得你對它評價很高。至於這一部巨著,也許我要待搬到美國後,生活平淡,才有這些時間了。
我回到xanga 了。期待日後分享更多。petitegarden.xanga.com
沒有看過書,但很久以前國際台播劇集時,看過一兩集.看得心驚膽顫.我不關心什麼是罪,只關心什麼是罰,作為一個犯人.那天我好像知道了一些不想知但逃不了的罰.
你在讀的日安憂鬱我之前看了,可能太feminine了,不太懂得欣賞
原來 '日安憂鬱' 是 bonjour tristesse! 多年前也讀過, 故事的詳盡內容已不記得, 只記得讀完有淡淡的哀愁..
s
S, 是呀, 我中學時有讀英國文學, 比如jane austin, charles dickens, charlotte bronte 等作者的著作, 不過坦白說, 我對這些印象都不深, 反而那時我很喜歡日本偵探, 我幾乎是長大了才慢慢找回一些經典來看的, 比如包法利夫人, 麥田捕手與這本罪與罰, 這幾本都是超好看的, 然後我想, 為何中學時老師不選這些文學作品呢? 大概是因為當中的內容都有點邪派, 反叛, 不道德之類的原因吧. 但我很喜歡. :)
PETITE, 追風箏的孩子是十分的好看呀, 不過我沒看過不存在的女兒, 可能你記錯了其他的網友了.
你會搬回美國嗎? 什麼時候? 我最近很少上網, 我會去你的XANGA的.
萬能麥斯, 罪與罰有劇集的嗎? 是什麼台什麼時候?
我看書的時候, 也以為前半部講犯罪, 下半部較多描寫罰, 但看完之後, 我發現作者其實是將兩種概念融在一起寫的.
零, S, 因為正在追看漫畫的緣故,所以那本暫時擱下了, 但看了兩章, 感覺相當好呀, 你們知道杜魯福嗎? 那法國導演, S你一定知道吧, 我一邊看這書, 便一邊想起要重看杜魯福的電影, 很有法國的味道. :) 看完後再告訴你們.
查一查,原來總共是200分鐘.在2003年6月7及14日分上下集播出的.--->http://tv.in51.com/2003-06-07.htm
我想當時每集的下半部時我已經撐不住睡著了.是BBC拍的.youtube有一些片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iLi__1rtTo&NR=1
融在一起嗎?是不是一犯罪,無需法律制裁,良心已受責罰?嘻,我看不來原著,又總要談呢.
我也很想看包法利夫人呀. 我想在香港中學不會選這幾本書是因為題材比較深和涉及爭議性的內容吧. 而且我相信普通英文科老師未必有能力教, 要主修文學的才有資格教得好呢. 我知道 '麥田捕手' 在美國差不多是每間中學必讀的書呀.
s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