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吧,昴》 :好一首bolero舞曲,野性,又充滿力量。或者應該說拉威爾很厲害吧?
- 《查泰萊夫人》:男女主角將山邊摘來的小花放在陰毛上作裝飾,於我是太露骨了。
- 《花吃了那女孩》:淡淡的同性愛情(除了林嘉欣,都很好)
- 《夜上海》:喜歡這樣的一個上海。張一白。本木雅弘。
- 《經過》:當時間在一幅畫裡流過,能看到痕跡嗎?桂綸美。
- 《畫皮》:重看。仍然喜歡。沒辦法。陳坤呀他是。
2009年4月28日
The Living Legend
2009年4月27日
明知要拿黃牌 也堅持脫衣慶祝的原因
2009年4月23日
為沙皇喝采


雖然不過是看重播,也是深夜了,但當艾沙雲射入第四球時,我還是忍不住狂呼,感覺他不是在踢球,而是在變戲法,一次又一次,將白兔仔在魔術帽裡抽出來。太精采了,這個27歲的俄羅斯神奇小子。
艾沙雲有多耀眼呢?就憑去年歐洲國家盃,俄羅斯對荷蘭一場賽事裡表露無遺。那時,包括我在內的所有人,也認為俄羅斯只能成炮灰吧?但這小子卻用一種近乎天真與無知間的大無畏態度上陣,帶領著整隊的靈魂,拼死作戰,最終,竟給他們戲劇性地獲勝了,雖然很多人都說整隊俄羅斯勝在年輕有勁,但我個人看來,那場波,很有單挑意味。
自始,艾沙雲就成了世界各頂級球會的爭購對象,聽聞,很多俄羅斯人都不希望這個國民認為最強的球員被英超收賣,但最後他還是加入阿仙奴,雖然我不喜歡雲加,但無疑,艾沙雲的氣質,與阿仙奴這種拼博、全攻、輕狂的風格相當配合的。雲加說,他以阿仙奴史上最高的價錢購入艾沙雲,因為他無論在個人突破或團隊裡,都光芒四射。
在網上找艾沙雲的資料,艾沙雲小時候極之頑皮,曾因為老師不給他數學滿分(事實上他答對全部了,但因為在試卷上塗鴉)而撕掉試卷而最終被趕出校,他曾在多次在國際跳棋比賽中獲獎,大學時讀設計,喜歡寫作,寫過三本書,未婚但有兩子。
他於1981年出生,172cm高,70公斤,在外國人之中,應該算是矮不得了那種吧?加上他那雙向兩邊拉開的單眼皮眼睛,家暉說,太像漫畫《稻中乒團》裡的角色了吧?um,是有點。我覺得。不過如果比起他的同鄉,像個有錢王子一樣的帕夫尤真高,艾沙雲具個性的外型於我有魅力太多了。那是否代表我完全不喜歡王子型的男子呢?又不是。我喜歡費托,那個表面溫柔、內心一團烈火的西班牙王子。
而利物浦對阿仙奴那賽事本身,也太離譜地好看了,4:4,最後一分數也在射門。而事實上,這兩隊球隊本身也具有我很喜歡的個性在內,一邊散發著充滿功架的爭勝決心,另一邊則上演著水銀瀉地般的活力,我看完久久沒法入睡。
2009年4月20日
2009年4月16日
2009年4月14日
小說《真愛旅程》
這是一本很危險的書。閱讀快感與恐懼感並存,在體驗下沉的同時,又忍不住隨著節奏將書一頁一頁揭下去。
我很快便代入了艾普的角色,但可怕在於,我似乎也很明白法蘭克,他自以為很懂事,自命不凡地逗弄女人,以小聰明應付世界,他是想用這些來證明自己嗎?可能。但更可能是用來自欺欺人。他就像一隻背人舔傷口的小獅子,表面上能應付一切,靈魂深處卻是脆弱、戰戰兢兢,而且非常孤獨。
「知道你有什麼,逗點,知道你需要什麼,逗點,知道你不需要什麼,破折號,這就是存貨控管。」法蘭克一邊抽煙,一邊用口述錄音機將這段錄下。
比較電影與小說。在電影裡,我認為夫婦雙方在最後還是深愛對方的;在小說後段我則找不到艾普的愛。電影裡,我覺得艾普最終的結局是她主動造成的;在小說裡我不敢肯定這點。而不論是電影或小說,也肯定是我看過最優秀的頭幾位。
除了兩、三個我喜歡的朋友外,我甚至不想、也捨不得推薦這書。代入艾普的話,我會直率而冷漠的說:「你懂個屁?」代入法蘭克嘛,我則會像含著棉花糖般笑說:「親愛的,你覺得看這種書對你有益嗎?」
2009年4月8日
Hanjin 搖擺

聽陳奐仁這張自資出的Raw Jazz,很驚喜,想不到這黃皮膚演釋爵士能如此吸引,感覺輕鬆、自然、充實、飽滿。「所有歌曲都是一take過現場收音的。」他在網誌上說。故此感覺特別原始。而當他以口技扮小號演奏時,跟吉他、低音吉他、鋼琴便成了四重奏,一邊聽著就令人佷愉快,一時像置身在寧靜晚上,一時像置身在煙霧迷漫的小酒館,然後禁不住跟著搖擺。很喜歡的一張CD,好像只有HMV有售。
試聽:http://www.hmv.com.hk/product/jazz.asp?sku=395046
2009年4月6日
2009年4月3日
繼續朗讀(含劇情,未看的別看)
有關殺害猶太人那段歷史。那時候,德國有千萬個集中營,偏就抓了韓娜幾個人。有罪還是沒罪,是否就在於有沒有謀殺意圖、被迫送進的與自願進去的、受苦受難的和將苦難加諸他人之類的東西做比較?
法律是局限與一時性的,它能定義一個人的行為合法與否,卻無法解釋世間裡的道德、對錯、好壞。而作者本是柏林大學的法律教授。
戰後的第二代,知道了殲滅猶太人的恐佈活動又當如何?「我們不該相信我們能夠理解無法理解的事,我們不能比較無以比較之事,我們不能詢問,因為詢問會使恐佈事性成為討論的主題,即使被討論的不是恐佈事件本身,我們應該接納它們,視之為唯有反感、羞愧、罪疚地保持沉默的事件。只有少數人會被定罪、受懲罰,而我們是否只應反感、羞愧、罪疚地沉默以對?這麼做的目的何在?」第94-95頁。
法律是局限與一時性的,它能定義一個人的行為合法與否,卻無法解釋世間裡的道德、對錯、好壞。而作者本是柏林大學的法律教授。
戰後的第二代,知道了殲滅猶太人的恐佈活動又當如何?「我們不該相信我們能夠理解無法理解的事,我們不能比較無以比較之事,我們不能詢問,因為詢問會使恐佈事性成為討論的主題,即使被討論的不是恐佈事件本身,我們應該接納它們,視之為唯有反感、羞愧、罪疚地保持沉默的事件。只有少數人會被定罪、受懲罰,而我們是否只應反感、羞愧、罪疚地沉默以對?這麼做的目的何在?」第94-95頁。
2009年4月2日
讀愛 (含劇情,未看的別看)
在電影裡,有一段在小說裡找不到:他們騎單車旅行,教堂傳來小孩的歌聲,韓娜感動落淚了,米高靠著牆角,快樂地看這一幕,他以為自己終於比較接近韓娜的內心了;十幾年後,韓娜因為將猶太人困在火燒中的教堂裡,被判終身監禁,米高在席上掩面落淚,他想起什麼?教堂,同是教堂。我很喜歡這一段加插。
在電影裡,韓娜自殺原因,似乎跟米高在探監時表現冷淡很有關係。小說裡,我看到的,卻是一個有經歷的女人,早在米高探監前決定了,經歷如此一種人生,突然又逼她重新上路,她覺得沒必要面對,就正如她一直以來的決定一樣,只活在自己的想法裡,做什麼事都只是維護自己的想法,而她的想法跟外界的關係是很微薄的。「你沒有能力令我難受。」她脫下衣服,泡在浴缸裡。記得嗎,她對孩子說。她感激米高,但不至於為他而死。我當然覺得小說給我的感覺合理多了。
在電影裡,韓娜自殺原因,似乎跟米高在探監時表現冷淡很有關係。小說裡,我看到的,卻是一個有經歷的女人,早在米高探監前決定了,經歷如此一種人生,突然又逼她重新上路,她覺得沒必要面對,就正如她一直以來的決定一樣,只活在自己的想法裡,做什麼事都只是維護自己的想法,而她的想法跟外界的關係是很微薄的。「你沒有能力令我難受。」她脫下衣服,泡在浴缸裡。記得嗎,她對孩子說。她感激米高,但不至於為他而死。我當然覺得小說給我的感覺合理多了。
訂閱:
文章 (Atom)